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遥望潼关(1/2)
黄河两岸大军川流不息,十五万定北军在北岸和黄河中向西前进,十二万西军则在黄河南岸向汴梁急速前进;杨志在水军的坐船上能看到逆向而行的西军,望着船只在河面上拐过一道弯,杨志忍不住一声长叹,在利益面前,真的是没有什么圆满的结果,就算自己穿越又如何,在历史的惯性中,个人的力量还是渺小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并不因为文明高低而确定胜负,有时候文明的程度越高,产生的不确定性就越强。
“风陵渡到了。”水手们欢快地叫着,风陵渡是陕西、河东、河南三个区域的交汇处,过了风陵渡便到了关中;风陵渡在黄河的北岸,对面南岸就是潼关,自从函谷关被弃用后,潼关便是扼守关中与中原的咽喉要道。只是因为北岸都是定北军的地盘,水军才靠着北岸逆流而上。
杨志站在船头望向南边,隔着大半个黄河,潼关差不多看不见,只能在水手的指点下,看见潼关所在的那个黄河独有的塬;塬是黄土高原上四边陡峭顶上平坦的黄土平台,因河水持久冲击而形成,在阳光下显得孤傲无比,即使从北边望去,依旧是不可侵犯。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东流的方向相反,一峰更比一峰高。
萧瑟秋风中,杨志能听到北岸自己大军的马蹄声,却也晓得潼关的北边是黄河,南边是崇山,东西南三侧均是陡峭的沟壑湍流,真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哪怕风陵渡只是隔着一条黄河,从风陵渡口过河,攻克潼关也不是一件可能的事情了。
可就是这样一道雄关,两年前钱盖二十万大军都没有守住,被金军长驱直入,长安、秦州等地差不多全部沦陷;杨志百感交集,低声吟诵“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群山若动,大河动容,船头一片沉寂,不要说杨志身边的种彬等人,就是几个目不识丁的水手,也能从这几句中听到一个百姓苦的意思,能领会杨志那种悲悯的心情;想着当初金军入关的战况,和今日为了和谈定北军返回关中的处境,感慨万分。一枝花蔡庆从右侧船舷走过来,走到杨志身边,递上快船送来的信件说道“大人,泾原路已经有消息传来了,曲端没有走。”
来的是刘琦的信件,刘琦担心信件在路上出问题,送信的军官全部记下了信件的内容,先对迎接的蔡庆做了口述;杨志点点头,接过信,王庶就任龙图阁待制,负责指挥陕西六路兵马后,任命曲端为吉州团练使兼节制司都统制,据说曲端很不高兴;这次曲端又被王庶留在泾原路抵抗西夏,带着本部一万多人始终没有明确表态。
杨志接到消息,就明白曲端是在待价而沽,想看看自己这边的底牌;杨志于是让先一步到达蒲州的刘琦先去通知曲端,将任命曲端为泾原路经略使,并且上书太原请赵楷批准;这次应该是刘琦和曲端联系以后的结果,对于定北军在陕西能否立稳脚跟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杨志看了刘琦的回信,曲端已经同意加入了定北军,刘琦说了一个情况,就是吴玠派人来联系,希望加入定北军;自从杨志向润州推荐吴玠,吴玠在陕西的日子就不好过,从原来的陕西置抚使谢亮到秦凤路经略使席贡,没有一个人给过吴玠好脸色,很多同僚都认为吴玠与定北军私下有联系,否则杨志连自己的结拜兄弟都没有推荐,怎么会无缘无故推荐吴玠。
这次王庶同样不理睬吴玠,吴玠是聪明人,自然清楚这种情况下,恐怕还是杨志对自己最会起用,索性写信来投奔;杨志点点头,一切都在掌握之中,风轻云淡地说“让刘琦通知吴玠,在秦州等我,我对他有重用。”
王燮、李彦仙站在杨志身后,王燮沉默少许才问“大人,吴玠在西军中并非名将,也没有什么战功,大人似乎过于看重此人。”
自从杨志上次向润州推荐吴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