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给出的主意(1/2)
只是大宋识字的人还不到十分之一,五万人写信回来,这是什么概念,刘光烈要是能做到这一步,杨志还真的得刮目相看。赵季陵等伙计走开说“写信回来这件事最为蹊跷,刘光烈这次走,只征用了不到六千的民夫,并且王似大人是真心投奔郓王,特地安排了商家配合转运司,大部分都是商家出面请的人。根据官府的资料,刘延庆、姚雄、李稷三家拥有的良田最多,就是吕家也排在前十位,当初为了反对王安石,吕大钧还写过《吕氏乡约》。”
杨志明白赵季陵的意思,自己三人在街头随便一问都能知道个大概,卢益和吕天山都是干练之人,怎么会不清楚其中的缘由,估计卢益还是顾忌吕家,或者不想让吕天山过于为难;杨志笑笑说“吃完饭,我们去转运司的衙门坐坐。”
吕天山一听说杨志到了,便明白是为了什么事,家族给了吕天山迎头一击,确实把吕天山打懵了,把他打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定北军不能接受原来的安排,很多事情有自己的规矩和法令,从郭琰接手的时候,家族就开始抱怨,而等到自己和卢益上任后,家族竟然直接参与了与官府较劲的事情。
吕天山把杨志接进议事厅,杨志毫不犹豫地在中间的位置坐下,让吕天山与赵季陵坐在左右,蔡庆则自己去在转运司逛逛;杨志让吕天山屏退左右,问道“你是转运使,有没有核对名单的必要?”
吕天山顿时明白了,杨志要依靠手上现有的力量查清楚闹事的都是什么人,按照杨志的脾气,很多故意挑衅的人后面都会吃大亏;就算是杨志对吕家网开一面,吕天山感觉自己对上对下都无法交代,他可是永兴军路的转运使,关中书院的中坚人物,这段时间卢益和游守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两人下面的官员都在议论纷纷。
“长安让给了定北军以后,原来的西军士气低迷,这次闹事的主要是跟随刘光烈、关师古走的人,他们手下的人员多是从秦凤路那些地方来的,当时家属跟过来,在长安城中有两三万人。”吕天山神情严肃地说道“这一次,刘光烈他们特地把家属都留在长安,一则是担心汴梁危险,二则是想留下点闹事的由头。”
杨志笑了起来,揶揄道,“就这么简单?这些人的名单应该都在名单里,你说说名单外的事吧?”
吕天山尴尬不已,摸着短须一脸难堪,杨志忍不住大笑;吕天山无奈地说“我查过了,王庶、刘光烈两次撤走的时候还征集了大量的民夫押送粮草,这些人到了汴梁都被编入军中,但是决没有我们看到的那样多。”
杨志颔首问道“是王庶、刘光烈利用长安的户籍吃了空饷,还是在闹事的人中有人浑水摸鱼?”
赵季陵只能暗叹,杨志看似粗莽,实际上心计非常深沉,转眼之间便抓住了关键的东西,在问话的当中留下了伏笔;现在战乱已起,就算是王似一直补贴的也就是官府正式招募的人,说白了就是按照兵部规定一州应该驻扎多少人,至于像刘光烈的军队,已经很大一部分算是私军,官府连士兵的军饷都不会拨给,一切靠刘光烈自筹。
吕天山斟酌了一下说“浑水摸鱼肯定有的,但是现状就是如此,王庶和刘光烈不把人放回来,这些人家的生存都成问题,我们作为当地的官府不能解决。”
杨志问道“按照人数来说,王庶带走的才是绝大多数民夫,为什么快一年没有闹事?”
吕天山额头渗出了冷汗“当时王庶并没有把这些人编入军队,在汴梁那边还是按照民夫发放工钱,可是这次一起编入了刘光烈的人马。”
一年的时间,人在汴梁,工钱送到长安家里,肯定有人在办这件事;杨志笑笑问道“是官府还是钱庄在计算民夫工钱?哪一个钱庄帮助王庶传递工钱的?况且民夫编入军队,等同于招募,刘光烈有资格到长安招募吗?他也是军中老人,就这么不懂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