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风雪冻身躯,娃娃送温暖!(2/4)
劲在哪里。
两日时间一晃而过。
李恪和寒门学生们终于完成了统计工作。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一跳!统计出来的数据很大,按照民部的户册,以秦岭为界,北边需要帮扶的有二十余万户!尤其是四战之地的关中,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占了总数据的百分之四十!
这些贫民,都是因为战争造成的。有的是为大唐征战而死,有的是为别人和大唐征伐破家。到了现在,都是大唐的百姓,不可能管一个不管第二个。
李恪将数据放在了李承乾和李泰面前,兄弟三人加上长乐,再加上二十个教习经过预算,要所有贫民度过这个冬天,需要一万二千贯。
募捐的金额和所需金额相差不大,还略有剩余。剩下的这些钱,正好足够娃娃们办公和后勤保障。
与此同时,一辆辆马车,遮盖着黑色的绸布抵达了长安。
长安城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唐河上和长孙家的铁匠铺上,竟然没人关心这些马车来自哪里,装载着什么?
就在马车抵达的第二日,在李承乾、李义府和十几位教习的领导下,长安学院的平民学子们跟着一辆辆拉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贫民送温暖,不让风雪再冻人”等横幅的马车,朝着雍州的各个村落走去。
关中地区,张姓很多,叫“张家村”、“张家坳”等名字的村落很多!
张老头是蓝田县一个名叫“张家铺”的小村子的人,大儿子在征讨刘黑闼的时候战死,二儿子在罗艺反唐的时候战死,老伴也在两个儿子死后郁郁而终。
四十多岁的他和两个孙子相依为命!
村子周边的山坡以前属于京兆韦家,那个时候,韦家是不许他上山打柴的,张老头要打柴,需要十多里路,哪里是隔壁村一个小地主的山坡。那地主还比较仁义,拾些枯枝倒是允许。
如今村子周边的山坡姓崔,倒是允许大伙儿打柴了,可是,雪天打柴对上了年纪的张老头来说无比困难。
平日里,村里头的年轻人打柴回来,都不忘给张老头送点。
而这几天,雪余下越大,上山打柴越来越不安全。
村里头的年轻上山打柴的时候从山上摔下来,腿都差点摔断了。至此之后,就没有年轻人进山了,张老头家里自然断了柴火。
八九岁的孙子们喊冷已经两个晚上了,看了一眼外边的大雪,张老头决定,明天一早就冒着雪上山去!
要么摔死在山里,要么就打柴回来,总不能让两个孙子冻死!
当夜,孙子们又被东西喊冷。
张老头爬起床,将所剩无几的用来煮饭的柴火生了一堆不大的火堆,让孙子们热乎热乎。
火堆只烧了一刻钟,就熄灭了,张老头看了一下所剩无几的柴火,更加坚定了明日上山的想法。
与此同时,就在村外两三里,一个不大的帐篷矗立,帐篷里,还有一匹跪在地上睡觉的挽马。一个盖着盖子的桶装物体正中摆放。那物体有一个盖子,盖子中间有一个指头大小的小孔,从小孔看下去,可以看到里面是一片通红!
桶装物体的中间部位,有一个根三尺长拳头大小的铁管,铁管之上,是一根竹子。那竹子几经周折,正好从帐篷的边角伸了出去。
若是长孙无忌在此,定然能认识这就是自己的铁坊做出来的炉子。
帐篷里,睡着三四个娃娃和一个身穿粗布的汉子。
这些娃娃紧紧裹着一个如同袋子的东西,紧紧露出一个脑袋在外边。
帐篷内,轻微的鼾声此起彼伏,可以看出这群人很累。
帐篷外,一个不大的车架用布包裹着,想来是那挽马拉动的东西,却不知道装着什么。
翌日天蒙蒙亮,帐篷的门帘被打开了,走出来的是那身穿粗布的汉子。抓起雪,在脸上揉搓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