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炮打蒙哥(1/3)
自收服关中之后,韩幸已经不负众望(厚颜无耻)的自称关中王了。
而爵级制度在关中地区的实行总体来说算是稳步前行,其中蕴含的道理也并不与伦理纲常有什么抵触。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爵级制度是在规范人们往好的方向发展。
何况二十等爵在秦汉时期就曾经出现过。如今“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民间对于韩幸推广爵级制度,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封侯拜相”,关中百姓纷纷表示支持。
就连那些开始还和韩幸唱反调的读书人们,也被大大的满足了一番虚荣心!他们大概是将爵级制度理解成了另类的“功名”吧!而这个功名的考核标准,不是八股文章,而是道德、品行。这一点,自诩卓而不群,品行端方的读书相公们还是蛮满意的!
当然,为了适应这个时代。韩幸也对爵级制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为这些读书相公们了一条不失体面的专用“升级路线”。
比如:教书育人,为官府书写告示,写书信,为不识字的普通人宣读官府的告示等。都是一些写写画画的事情,让一群读书人去干体力活,服劳役也不体面不是?正好这个年代文盲也多,很多事情都需要靠这些识字的读书人去做。
当然,这些获得的“升级经验”都比较少,比如教会一个孩子识字,奖励一点“升级经验”。教会一个成年人识字,奖励两点。成年人比小孩子难教,学习能力差啊~
一般来说,一个读书人可以同时教个学生。还有书信、告示,这些东西不会天天有,韩幸基本就是在让他们扫盲、普及教育。
真正让这些读书人满意的事情是:韩幸为他们的特殊福利——允许他们监察各地官员,检举不法。还可以对一些他们觉得判得不公平的案件,进行反驳,公开抨击,直接向韩幸本人汇报情况。如果证实事件属实,他们将收获一大笔的“升级经验”奖励。
虽然不为官,但就冲这权力,简直就是监察御史嘛!以至于一时间,读书人们都改弦更张,说起了韩幸的好话。他们再一次成功找回了自己“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优越感,甚至常常以“白衣卿相”自居。
这样做的好处是,韩幸不费吹灰之力,将这些读书人变成了自己的眼线、喉舌。轻松的掌握了舆论和笔杆子,同时,还收获了一大群有用没用的人才。
关中地区的发展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大量为了挣取“升级经验”的免费劳役,让韩幸可以轻松对函谷关、武关、大散关、萧关这四座关隘进行修复和増筑。同时,韩幸还在,秦朝时函谷关的旧址上,重修修建了一座雄伟的关卡,命名为潼关。
当然,韩幸不会真让他们白干,好吃好喝的招呼不说。临行前还会给表现好的发一些粮食赏钱,这也就更加刺激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韩幸推行乡贤制度,甄选年龄最长、同年龄段爵级最高的人组成乡贤会(类似罗马保民官)。与官府、驻屯军三权分立,监督不法,反映民意。
当然,如果算上那群插科打诨,一天到晚盯着在职官员,日日夜夜就等着抓到他们把柄刷经验、甚至取而代之的“白衣卿相”们,韩幸的监督体系还是个双保险哩~
针对贪腐,韩幸有一招狠招!即,谁将贪腐的官员拉下马,谁就可以取而代之,坐上他的位置。不仅仅是下属,还有平民、白衣卿相们,如今在职的官员都是人人自危,生怕被人逮住了把柄,拉下马去。
要知道,官场之中,往往是上下勾结。作为下属,常常掌握有上司的腐败证据。这一条,一出现,上下勾结顷刻间成了互相猜忌。当然,勇者也可能变成恶龙,只不过,也会有新的勇者诞生不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所有官员唯一的选择就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别犯错,不就没人能抓到你的把柄了吗?
这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