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真田景纲(2/3)
“原来是这样。吐蕃国王也十分注重学习汉家文化。”
“哈哈哈哈,汉家文化星河灿烂,要想真正的融会贯通太难了。”
“哦?看来你对大唐文化真的很推崇呢。”
“恩,不瞒法王,十郎在扶桑时,十四岁便学会了做汉诗,世人皆夸我是神童。可等我到了大唐——哈哈哈哈”
“到了大唐又如何呢?”
“本来我是不想来大唐的。按照扶桑国的规定,凡由国王委派随遣唐使到大唐的留学生、留学僧,必须要在大唐学习完满二十年才准许回到扶桑,二十年,二十年是一段多么漫长的岁月啊,要远涉重洋,离开自己的母亲和家乡,任谁也会犹豫不决的吧。”
“那为什么又来了呢?”
“哈哈哈哈,你知道吗?我一见法王,便觉得你我二人有很相似的地方。”
“哦?哪里相似?”
“当时我被天皇赐下神童的名号,嘿嘿,不禁飘飘然然。有一天有人对我说,大华严寺里有一位僧人曾经到过长安,据说还同张九龄、贺知章等大诗人有过交往。在下便带着拙作——”
“拙作?当时的你,可不是这么想的吧?”
“哈哈哈哈,那是自然。总之,在下带着自以为得意的作品拜访了那名僧人。”
孔雀法王注意到真田景纲的脸色沉了下来。
“然后呢?”
“那名僧人告诉我,大唐的皇帝设下神童科,凡才学出众的童子经人推荐,皆可受到朝廷的重视,甚至得到面圣的机会。一位叫刘晏的神童,七岁便能赋诗,被玄宗皇帝任命做正字的官,宰相诗人张九龄亦在九岁时时便能赋诗,十三岁所作诗文已名盛长安。”
“是这样啊——你气不过他抬举别人?”
“是啊,他还说在下所作诗文格律尚可,然气韵粗鄙——”
“啊?他竟这样说,你当时一定气坏了吧?”
“哈哈哈哈,是啊,当时可以说是勃然大怒。不过对方是一位极有盛名的僧人,自己又是求教而来,不能翻脸呐,在下只得强压住怒火,请教他何以谓之我所作诗文粗鄙。”
真田景纲的笑容里流露着几分狷狂,时过境迁,就算是自己回忆起当年那个因为骄傲而怒火中烧的孩子,也不免觉得可笑啊。
“他怎么说?”
“他什么都没说,他只是拿出了一部诗文抄本,那是他自长安带回扶桑的,里面皆是神童科童子们的诗作。”
“后来如何?”
“后来的事情,法王自然是知道的了。听说法王也是一位神童呢,大唐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啊。”
“哈哈哈哈,真田先生过奖了,你读了那些诗文?”
“是啊。我当即在圣僧面前展阅了那些诗文,佩服啊,十分的佩服,那些文章当即便折服了在下,可以说,那时候我才明白什么叫气韵,那些诗文,有雄浑豪迈,有冲淡超拔,气象万千,当时便有一座伟大繁华而又瑰丽多彩的长安,在我眼前灼灼升起了。”
“哈哈哈哈,如此你到大唐这许多年,竟不思归了么?”
“一半一半吧。我随遣唐使的大船来到大唐时,已是天宝元年,在下先是入了太学。天宝五年侥幸中了一个探花。”
“呀——先生只用了年便中了大唐的探花,贫僧佩服之至,佩服之至。”
“哪里哪里,法王过誉了,”真田景纲摇了摇头,谢绝之意十分的真诚,“侥幸罢了,侥幸罢了。虽说大唐也不是人人都是才俊过人之辈,可在下也知道,有许多才子文人并不屑于参加科举的,他们往往流连市井,甚至隐居在群山之中,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真若比较起来,强过我的人
就太多了。”
“哦?听先生之意,似乎对儒学没那么大兴趣了。”
“是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