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 玻璃之后(1/3)
古代并非没有玻璃。
现存最古老的真正玻璃,是越王勾践剑上镶嵌的。它仅余两块,呈现一种很纯粹的蓝色,几乎完全不透明。
那时候的玻璃所含化学成分与西方玻璃完全不同,证明它是独立起源而非接受外界传承而来的。
但之后的古代玻璃,还是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为主,国产玻璃无论质量还是受重视程度,都远不如西方的舶来品。
国产玻璃在隋唐时期发展至一个高峰,出现了烧制的高铅玻璃,也就是传说中的人造水晶。
高铅玻璃透明度高、杂质少、器型稳定,质量相当优良。
但之后,宋元明清时代,这项技术并没有得到有利发展,国产玻璃的烧制倾向依旧以对玉的仿制为主,高透明玻璃进口的多国产的少,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而且,无色高透明玻璃对生产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就算是隋唐时期的那种,通常也是有颜色的。
据许问所知,这个名叫大周的朝代不属于他所知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此地的工匠文化非常特别,很不符合历史规律。它缺少流动性,糅合了各个不同朝代的特征,好像是把来自于不同时代的东西硬生生地拼在一起,杂糅成了混乱的没有规律的现状。
但就现在看来,所有的这些特征与古代历史上出现的那些东西非常一致,大约截止到清中期为止,并没有他完全不知道的新事物存在。
也就是说,它的历史上,可能也曾出现过高铅玻璃,但最多应该只到隋唐的程度,这样无色高透明的灯罩,按理来说应该是舶来品。
但它现在就这样出现在了这里,不是一盏,而是两盏。
看匠官以及旁边的杂役拎起它放下它的样子,也不像是什么昂贵物品,非常随意,就像许问小时候拎着它到处走的感觉一样。
不是舶来的而是自制的?而且已经达到了量产,使得它的价格大大降低,在某个范围内达到普及了?
这种程度的高透明无色玻璃,如果真的能够普及生产的话,代表大周当前的工业发展水平比他想象中的领先得多!
许问盯着那两盏灯,一瞬间想了无数的事情。他跟许三的议论也引起了旁边一些人的注意,更多的人留意到了它们。
“太漂亮了,这是水晶灯吧?”有人惊叹地说。
“这么大块的水晶,磨得这么薄,那得多少钱啊!”一件东西的价格,始终是它被关注的焦点之一。
“这不是水晶,是一种叫玻璃的物事。”出身一品工坊的江望枫毕竟见多识广一点,迅速摇摇头,纠正了大家的说法。
这时他也紧盯着那两盏油灯,拧着眉头,好像看见了什么不可解的事情。
“玻璃我知道,就是琉璃对吧?”旁边有人接话。
“对也不对。玻璃的确经常被叫成琉璃,但咱们常说的那种用来用琉璃瓦琉璃砖的琉璃,跟玻璃又不是一种东西,制作的法子不太一样。”江望枫摇头解释。
许问看他一眼,确定他跟自己想的是一样的。
从一品坊这里已经能看出来一些现代工业的萌芽,江望枫受其熏陶,当然也是看得出来这两盏煤油灯里的技术含量的……
回头也要记得找人问问。
上午林谢话说了一半就走了,下午一直没出现。可惜了,平时不太能了解这些东西,难得有个机会打听一下的。
变化往往蕴藏在所有的层面,但通常都是由上而下发起的。
能了解更多的上层信息,对自己周围的情况也能把握得更准确一点。
此时,前方匠官已经议定了一些事情,转过身来。
两支队伍的议论声瞬间全部消失,纪律一样的严明。
秦连楹提起桌上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