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巷战血前仇(3/3)
作低声下气的回复请求我等情愿退兵,请勿拦截后面。
这看起来像是对李如松的投降,其实却是想在几度不利的情况下坐地还钱、争取最大限度的保存实力。
李如松知道,如果不同意小西行长这个要求,按照倭寇的思维方式一定不会投降,而定会拼死突围。
考虑到帝君的退路上已经做好埋伏,他方才又派出了几队人马加强增援,谅小西行长也不可能毫发无损的出去,便答应了随张大膳一同前来的倭寇使节,同意将预先埋伏在中和一线的高丽平安兵使李镒伏兵撤回,放小西行长撤兵。
倭寇的使节欢天喜地的回去向小西行长复命,而与此同时,大明军的祖承训、葛逢夏等人已经率兵悄悄潜出城外,埋伏在水边要路,只等倭寇撤退之际乘势掩杀。
小西行长收到回复,心中欣喜。据他猜测,李如松一定是担忧己方援军速至,才巴不得自己早些离城!
因此小西行长不疑有他,开始指挥军队向东撤退,准备从城东的大同门、长庆门出城,渡过大同江,向龙山方向逃命,而后再向东南方向的王京撤退。
大同江上架有三座浮桥,入冬后已经冰冻,坚硬如铁。出城后的倭寇一开始还有些担心会有伏兵,可是前队已经过了浮桥,依然安然无恙,后面的小西行长便放下心来,开始率军向围!
结果就在其渡江一半之时,周围埋伏的祖承训、葛逢等人开始命令大炮轰击浮桥!冰开船翻、桥断人亡,不少倭寇落入冰冷的大同江中溺弊,但更多的倭寇不顾一切拼命渡江,随着小西行长向东奔逃!
身后的李如松见小西行长已经撤退,便率军强攻土窟!土窟中断后的尾巴很快被消灭,大明军彻底占领了平壤城!
衔尾追击的大明军继续驱赶着前面亡命奔逃的小西长行部,沿途斩首三百有余!逃命的倭寇饥饿难挡,或冲入民家,或投寺刹寻食,又被当地官兵斩首一百余级。
就这样,小西长行部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如漏网之鱼,一直跑到了凤山附近、为大友义统部接应,才算是喘了一口气,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他们却不知道,另一场灾难正在身后、悄无声息的、向着他们发出死亡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