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好官人

第两百一十九章:铸币工匠(1/2)

目录

“是了小官人,官家有圣谕在此,你接了吧……”王庆有点谄媚地说道,讨好的意味溢于言表。

但张正书却有点起鸡皮,你能想象得到一个特务头子对你献殷勤么?这种情形就差不多了。“什么东西?”张正书嘴上说了一句,然后拿过这封信,走到一旁看了起来。“我去,给工匠就给工匠了,为什么要我来这里领回去?”

原来,赵煦的这封信,哦不,是圣谕,其实就是告诉张正书,在这个作坊里有他承诺给张正书的铸币工匠。至于名单,都在信里了。为什么要用皇城司送信,哦不,是传递圣谕,这都是因为宋朝皇帝想要下一道圣旨,并没有那么简单。

宋太祖宋太宗还好,毕竟他们算是开国之君,一言九鼎那是真的。可随着宋朝皇帝的更替,文官集团越来越庞大,皇帝再想随心所欲就难了。圣旨是有专门机构草拟的,由中书舍人负责起草。中书舍人草拟时对圣旨要发布的命令审查,如果认为不合理,还能拒绝写圣旨。如果中书舍人认为这道圣旨没问题,草拟圣旨后交给皇帝签字下发。下发时先到中书舍人那里,中书舍人不止一个,而且是轮值的,如果这时候有个中书舍人认为这圣旨不行,不签字,写好了的圣旨照样怼回去。

如果中书舍人复核没有问题,这时候的圣旨还没有法律效应,因为圣旨上必须经过宰相的附属签名,否则无效。就算宰相签字了,这时候,门下省的给事中一样可以怼回去的。如果给事中觉得圣旨可行,签字之后,圣旨就算生效了。不过还有最后一关,如果圣旨在执行的过程中有问题,御史台谏官会出来弹劾,有些圣旨因为台谏官的弹劾不得不收回或修改。

可以说,宋朝的皇帝做得实在没啥意思,怪不得宋徽宗会不务正业了。

也怪不得赵煦要用皇城司来传递他的旨意,实在是那些官僚集团太过烦人了,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弄得赵煦一腔热忱,现在都快冷却了下来。要不是张正书的出现,说不定赵煦就开始懈政了。只不过这样绕过朝廷会有风险,被台谏官知道了,能指着皇帝的鼻子骂。好在张正书并不是官,赵煦才敢这么做的。

正因为张正书不是官,所以他也不明白做皇帝的难处,还以为赵煦这是多此一举。殊不知赵煦为了满足他的条件,花费了多少心思,甚至要比他花在女人身上的心思都要多——毕竟皇帝想要女人,还是很简单的。

绕过三省,绕过宰相,这都是需要一定技术的。好在满朝上下都不在乎工匠,不就是几个铸币的匠人么,就算知道了,满朝的文官也是不当一回事的。

不管怎么说,张正书都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工匠,银行一事,可以提上议程了。

银行要是建立起来了,那么就能盘活很多事情了。起码,首先可以缓解“钱荒”的问题。其次,树立信用后,还能通过报纸宣扬搞发明有钱拿这件事。最后,就是为张家谋得了一个显赫的地位。虽然中国不比国外,有钱人不见得就像罗尔柴斯德家族那样活得很滋润,甚至还可能是有权者的提款机。但不管怎么样,一旦确立了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那么“大桶张家”就算是和宋朝休戚与共了。可以说,就算是赵煦翻脸不认人都好,脱离了张正书的管理,那么银行很快就会陷入危机。这,才是张正书的目的。

“不过,这样做的风险也大……”

张正书叹了口气,宋朝其实还算好的,起码尊重市场规律。要是换做唐朝、清朝,做贡品那是看得起你,说不好听的就是强行征用,你能怎么样?宋朝起码还真的给钱,只拖不欠;明朝也还算好,但给的钱是宝钞,真的是拿去擦屁股都嫌硬,和强买强卖其实也差不了什么了。还亏得朱元璋曾下诏,光禄寺采办货物时,要比市场价多十文钱。确实给多了十文钱,但是用宝钞支付的,这就呵呵了。

但是,“狡兔死,走狗烹”这是自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大宋第一枪 大宋帝王 大宋地仙 春物之鬼才作家 时尚大佬 拾疑 拾天神 食人魔的美食盒 全球代打 全能天后很难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