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明州城中(1/2)
“郎君,该起身了……”
张正书睡得迷迷糊糊的,被曾瑾菡温柔的推搡之下,才逐渐醒来。知觉回来后,感觉脸上痒痒的,睁开眼就看到曾瑾菡拿着自己的秀发,在他的脸上来回划着。
“什么时辰了?”
张正书抓住了曾瑾菡的手,轻轻用力就把她揽入怀中。
“你这懒人,都日上三竿了还睡……”
曾瑾菡轻轻挣扎却挣不脱,只能任由他轻薄了。
张正书也是无奈,昨晚她睡得倒是很香,可怜张正书那是失眠到差不多五更天才睡着的。
“起身就起身吧……”
虽然很想赖床不起,但想着这始终是客船,只能将将起床了。洗漱过后,收拾了行李,准备进城吃早饭。
说到早饭,所有人都饿得前肚贴后肚了。也是,吃鱼哪里能吃饱的,只一夜就饿了。
给了船钱,谢过船家,一行人慢慢地往明州城走去。这时候,苏熙就充当起导游了,毕竟是土生土长的明州人嘛,他不做导游谁做导游?
“我说小明啊,这明州城里有啥好吃的,你给介绍介绍?”
听了张正书这句话,所有人都看向了苏熙。没办法,都饿了。特别是史陌和刘忠两个练武之人,更感到饥肠辘辘。
“来到明州,自然是要尝尝这面结的……”
苏熙笑着说到,“我也挺怀念面结的味道,皮薄、嫩滑,馅里都是肉……”
说着,苏熙就带着他们到了一家面结店,张正书定睛一看,这面结果然是有些特色,像墨西哥卷一样,四个一捆,放进汤里一滚,浮上来就起锅。撒上点葱花,要是不顶饿还可以加个米线啥的。这碗面结够分量,而且也不算贵,一大碗加上米线什么的才十文钱。
“没办法,这是明州人才吃的,里面包裹的是猪肉。苏子都说了,这猪肉是‘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只有明州人将猪肉做馅,包在面结里,才做出这等美味。”苏熙解释道,可张正书他们已经等不及了,拿起筷子就大快朵颐。
苏熙也叹了一声,开始吃将起来。
曾瑾菡说道“这什么面结,倒有点像汴京城的‘馉饳儿’。”
张正书却是知道的,宋朝人叫饺子是“馄饨”,叫馄饨是“馉饳儿”。也就是说,宋朝还没有“饺子”这个说法,甚至连“扁食”这个词儿都没有,馄饨就是饺子。而宋朝的馄饨,包得很大,很复杂,造型像朵花,含苞未放,可以用铁签子串起来烤着吃,所以才叫“馉饳儿”。
“这面结可比‘馉饳儿’大多了。”苏熙笑道,“若是食量小的,四个就饱。”
张正书点了点头,这面结确实挺实在的,皮薄肉多,最是能治肚子。也幸好猪肉便宜,价钱低下,所以这面结寻常人家也吃得起。往明州城里看去,一排早点摊都是面结摊子。
一碗面结过后,张正书抹了抹嘴,觉得差不多了。也就是刘忠和史陌他们两个,又要多了一大碗,稀溜溜吃完了才拍拍肚子。
“要找一家客舍么?”
张正书知道,这宋朝可没有客栈的说法,而且挺潮流的,叫做“旅馆”、“客舍”、“旅舍”。至于客栈,那是宋代之后民间才出现的说法了。在宋朝,最流行的说法还是“客舍”。比如唐朝诗人王维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里就有一句“客舍青青柳色新”,可见这“客舍”、“旅舍”的说法是唐朝就有的了。
也是穿越了宋朝才知道,后世那些背景唐宋的神剧,动不动就说客栈,能把不少有历史素养的人都雷死!后世不是拍不出有质量的电视剧,而是编剧根本没下功夫。这些事,找个历史教授指点一下,完就可以避免的错误。可是呢,改了吗?并没有。还有,那些个称呼,张正书也是不想吐槽。唐朝、宋朝皇帝后、宫里的妃子,一口一个哀家,哀你麻痹啊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