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差点中毒了(2/2)
来了,不错,那就是硝石。所谓硝石,其实就是硝酸钾。怎么出产的呢?张正书在脑子里找到了答案,那是《天工开物》上记载的硝质与盐同母,大地之下潮气蒸成,现于地面。近水而土薄者成盐,近山而土厚者成硝。以其入水即消溶,故名曰“硝”。长、淮以北,节过中秋,即居室之中,隔日扫地,可取少许以供煎炼。凡硝三所最多出蜀中者曰川硝,生山西者俗呼盐硝,生山东者俗呼土硝。凡硝刮扫取时,入缸内水浸一宿,秽杂之物浮于面上,掠取去时,然后入釜,注水煎炼。硝化水干,倾于器内,经过一宿,即结成硝。其上浮者曰芒硝,芒长者曰马牙硝,其下猥杂者曰朴硝。欲去杂还纯,再入水煎炼。入莱菔数枚同煮熟,倾入盆中,经宿结成白雪,则呼盆硝。……
换句话说,中国人早就知道怎么制备硝酸钾了,硝石还是一味常用药,可见硝石的广泛运用了。早在战国时,硝石已经被发现了,但是硝酸还没发明。
张正书了一个思路给郭骞,就是硝石(硝酸钾)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就成了硝酸。
这个法子,自然不会是张正书自己想到的,以他那“浅薄”的化学知识,能记得三酸两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制备法子?还不如叫他重新去学一遍化学。当然了,就算再学一次,他也还是弄不懂啊!
不过,他弄不懂没关系,叫郭骞弄懂就成了。
嗯,苏熙好像对化学也挺有兴趣的,常常见他们鼓搞在一起。
张正书正胡思乱想着,只见郭骞用杜仲胶生产的密封管子导出了气体,融入在了水中。这水是用一个玻璃瓶装起来的,另一头接着杜仲橡胶管。张正书清楚地看到,那是一种棕红色的气体通入瓶中。突然想起化学老师讲过的内容,张正书立马闪身出了实验室。“妹的,差点中毒了……”张正书记得清楚啊,那可是高温中的二氧化氮,就算溶于水,也会产生一氧化氮的。
张正书也暗暗骂自己蠢,明明见到了郭骞戴上了防毒面具,他什么防备都没做,就进入实验室,这不是找死么?
“哈哈哈,成了,成了……”
过了好一会,张正书才听到郭骞兴奋的喊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