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师姐的忠告(下)(1/2)
“如果鲁滨逊救星期五的故事发生在国内,事情后续的走向会是怎样呢?”
“有人说他们会结为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这倒符合我对传统文化的思维认知,但为什么在国外,星期五会变成奴隶呢?”
“从创作年代的角度入手,这本书诞生于殖民时期,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算作隐射吧,但西方的征服血统由来已久,本质上还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导致的。”
“虽说地主和农民之间也有人身依附关系,但程度远达不到奴隶的地步,和平年代摊上收成好,混个温饱攒余粮,奋斗半辈子变富农不成问题。”
“你们谁记得西方是在什么时期成为世界中心的吗?”高晓珊提了个问题。
陈博嘀咕道“貌似是工业时期吧,开启蒸汽时代后,我们领先的一千多年的农耕优势便丧失殆尽,落后于世界潮流。”
“农耕社会的优势是建立在庞大人口基数和强有力政体之上,可惜被坚船利炮粉碎了。”王旭深表感慨。
高晓珊亦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这点史学界的学者们还在争论,有人把鸦片战争当成标志件,而有的人则倾向于用gd说话,反正大致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后期。”
“随着商品火炮倾销输出的还有西方的一套价值观体系,离我们生活最近的莫过于消费主义。”
“这是实锤的舶来品,我妈妈辈奶奶辈那一代人从来不会去想借债消费这种事,每个月的工资只有放在银行卡里才安心。”
“不会吧,现在谁还存钱啊,存钱能干嘛?”一位女士忍不住喊了句,由于没控制好音量,招惹来了几百双眼睛的注目。
“这个问题问得好,存钱能干嘛?”高晓珊和笑着帮女生化解尴尬。
“计划经济时代是凭票购买,有时你有钱都不一定管用,和现在的摇号上牌买房差不多。”
“存钱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更多地是一种踏实感,仿佛有了钱,天塌了也不用怕。”
“为了扭转国人这一思维,各界人士花了将近20年的努力,说是一代人不为过,你看现在有哪个余额超过四位数的,又有谁不欠债消费的。”
“这届的商家比我们那个年代更疯狂,当年我们是当月借次月还,现在咧,能延期三个月免息,这在暗示什么?加大力度,我想你们应该懂的。”
“懂的懂的。”
同学们左顾右盼,纷纷露出一副老司机的嘴脸。
高晓珊意识到哪不对劲,这话题怎么聊着聊着就歪了,急忙拉回正轨。
“消费观的问题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我只能说量力而行吧,从经济学的角度,举债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加速生产流通周转,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各位都是为祖国大好河山增砖添瓦的好人,也谈不上哪里有错。”
“回到西方价值观这个话题,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民主,对不对。”
众人颔首。
“民主这玩意,你说它好,亚非拉兄弟的反例随便举一个就能堵上你的嘴,说它不好,欧美发达国家运行了一百多年,确实没多大毛病。”
“总而言之,我们要辩证看待,社会关系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情况,按照常说的一句话,步子要慢慢走,不然肯定会扯到蛋。”
王旭掩嘴道“我跟你说,她当年怼人的时候可不是这种语气,完不敢让人直视,生怕下一个数落的就是自己。”
“我们是自己人,和自己人说话当然是客客气气的。”陈博淡定道。
高晓珊把两手交叉搭在台面,稍加思考,“我老是喜欢夹带私货,你们要及时制止我。”
“麻烦多夹带一点,想听。”后边有人附和道。
高晓珊摆摆手道“如果讲太多,会给你们留下一个先入为主的观点,现在的年轻人缺乏独立思考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