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小心思(1/3)
王诩在路上,光听雇佣的车夫夸耀了,说什么《千字文》通篇一千个字,字字不同,却文章天成。属于天下难得一见的美文,却没有说过《千字文》中蕴含的道理。只是说,帝丘城内的启蒙学童都以《千字文》作为认字求学的基础。
摆在王诩面前的是三卷书,《千字文》上下两卷,另外一卷是《劝学》。
王诩纠结起来,该先看那一卷?
不过《千字文》对他的冲击实在太大了,王诩还是决定先看这本书,反正书都摆在书案上,也跑不掉。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
不得不说王诩很挑剔,尤其是看书的时候。总会找茬,可这本《千字文》,似乎字字珠玑,让他有种狗咬刺猬,无处下嘴的难受劲。而且,他从《千字文》之中不仅仅看到的是一本启蒙读物,还看到了不少天地万物的道理。
包括天文地理,农学历史,总之包罗万象,可以说一本可以总受收益的集大成者。后世很多书法家,都会对这篇启蒙的读物倾心不已。甚至用各种字体创作《千字文》的书法。甚至《千字文》的书法作品,甚至可以排名前三的位置。
不过看到后半卷的时候,王诩感觉到了一丝牵强的味道。就像是羊肉汤里,吃到了羊毛的别扭,浑身难受。
“后半卷难道是后补的?”
“去,把长生那个老家伙给为师叫来。”
捧着比脑袋还大的钵盂,筷子上下翻飞的庞涓放下了饭盆,拔腿就跑。庞涓现在是很满足的,家里穷,主要是因为父亲战死自后,断了家中主要的经济来源。武卒的待遇好,也不过是相对的,真要靠着一个武卒小军官的俸禄和职田,养家也颇为不容易。
跟着王诩每天都能吃饱饭,对庞涓来说已经是非常幸福了。
他顶着一个落魄贵族的头衔,挨饿也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事,却还要维持贵族的狗屁尊严,颇为不容易。再说,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俗话说,半大孩子吃穷老子,也就是他现在的年纪。
长生不急不缓的走到了王诩的面前,总给人一种提心吊胆的错觉。抬眼看了一眼王诩,刚要开口说话,就见王诩抬手阻止了,聚精会神的看着手中的书卷。
《千字文》已经看完,王诩正在研读《劝学》。心头却已经骂开了儒生空谈误国,这等文章看似满满都是道理,可说白了,什么干货都没有。既不能富国,又不能强军,连富民都办不到。可让王诩抓瞎的是,他虽说心头千万个看不起,但却找不出任何一个反驳的理由来驳斥《劝学》这篇文章的立意不正。
相反,《劝学》通篇都是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可真要说学到了什么?
任何一个贵族,都有极为痛苦,或者说漫长的求学道路。这是知识传承必须要经历的过程。王诩也经历过,坚持是必须的,是基石。可真要说坚持到一定的程度就能拨云见日,成就一番大事业,真不见得。
王诩只能说,哄骗自己,总有一天窥视大道的轮廓。
可这对于人来说,真的有用吗?
不得不说,《劝学》绝对是战国一来华夏最大的鸡汤文。至少在眼下,《劝学》是解决不了命运问题的。阶级,才是眼下禁锢各种知识的门槛,对于贫民来说,求学的机会都没有,谈什么‘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王诩不是儒生,自然看不上儒家经典的文字。放下《劝学》之后,他也开始琢磨起来。能够写出这两篇文章的人肯定不简单,而且还是大儒。三卷书上都恭敬地写上了‘边子’这个人名。显然,确有其人。不是儒生,读此篇文章有味同嚼蜡的难受劲,可他读的时候还是给他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王诩觉得《劝学》这篇文章有毒。儒家最强的不是传承的文字,而是嘴炮无敌。别的学派,要么是强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