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膨胀了(1/3)
“大叔,老师说如果我们不冒险,我们一点机会都没有。”孙伯灵不想说丧气话,尤其是面对子南靳的时候。
子南靳木愣愣的站着,想到曾经边子白和他说过,马邑平邑两座城邑,将是此战的关键。如果赵军进攻平邑,卫国很容获得主动权。因为补给源源不断的可以从大后方运送到前线,而且平邑的防御也很坚固,不是马邑能偶相提并论的。但如果赵军的目标是马邑,对于上军来说,就会陷入一种困境之中。进攻,前面是邯郸,赵军不仅以逸待劳,而且邯郸作为赵国的国都,守为严密,城高墙厚,进攻难以得逞。反而会被邯郸绝对优势的兵力击溃。这一点,根本就不用怀疑。
邯郸无忧,自然赵军就无忧。
可是平邑的卫军也不能退兵,因为一旦退兵,赵军可以用极少的兵力拿下平邑,一路获取中牟和朝歌,原本一路的攻击,会变成两路攻击,行程左右相望的态势进军。到时候戚邑、马邑都难以守住,一旦任何一个城邑有失,那么另外一个城邑就会彻底暴露在两股军队中间,覆灭不过时间问题。
如果马邑和戚邑被赵军攻克,卫国的国都就暴露在了赵军的面前,到时候悔之晚矣。而且那时候,卫人恐怕只有繁阳的驻军可以动用。但是繁阳是卫国宗庙和历代国君沉眠之地,驻军能动吗?
大司徒子南靳也是束手无策,良久才忧心不已“可有把握?”
孙伯灵摇头直言不讳“尽人事天命而已!”
冒险?
打仗哪里有不冒险的时候?
都是刀里来剑里去,对于底层士卒来说,能保住小命已经不错了。可是对于士大夫阶层来说,打仗是希望,是建功立业的机会。
只不过,这一套在卫国行不通。行不通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卫国经常性的认怂,自从当年的朝歌被攻破之后,整个卫国士大夫阶层连带着公族就剩下那么七八百人,说是八百壮士是好听的,丧家之犬才差不多。
打那以后,卫国的君臣在面对战争的问题上,经常有一个共识。打不过的找盟主,如果盟主也打不过,认怂。
这个办法很好,好到几百年时间里,卫国似乎没有什么大损失,不仅没有大的损失,卫国的财力在中原诸侯之中也算是顶尖的,除了军队依旧让人担忧之外,整个卫国有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可惜,这一切自从战国之后,就被破坏了。首先是三家分晋,然后就是田氏代齐,紧接着中原也好,西北也罢,甚至连燕齐,越楚都在发生战争。
似乎诸侯之间都憋着一股气,非要分出个高下来不可。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加上卫国又是在中原腹地,说是华夏中心区域也不为过,可以说是一个四战之地,还没有自保的能力,自然有种风雨飘摇中的摇摇欲坠。每一个诸侯都在用尽一切办法扩张,没有扩张打算的卫国就被夹在其中,成为其他诸侯的目标。国诈难以为继下去的惶恐,国力越来越差,却不敢做出改变,这才是卫国的现状。
而这在边子白看来,被逼无奈的冒险,根本就不应该是冒险,而是拼命。
没错,他认为卫国如果再不拼命,这个诸侯三十年内必然会消失。
被赵国惦记上。
韩国有想法。
魏国将卫国当成后花园,自留地,这样的诸侯还能存续下去,才没天理了。
而苟变正是这次拼命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他需要赵军在往来前线和后方的道路上,埋下一个不安定的钉子,随时随地能让赵军流血,还要痛侧心扉的那种。
趴在草丛里,看着远处大道上往来的信使,战马在坚硬的泥地上践踏出的塔塔声,传到了远处。苟变有点纠结,他已经用完了边子白给他的锦囊,或者说他已经完成了边子白交给他的所有任务。这时候,却不知道该继续在这条赵军生命线上耗着,还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