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师太(1/4)
1、师太
广云庵在庆丰城南城墙边上,站在庵里的灯楼上能看见缓缓流淌的濑溪河。广云庵是观音道场,专门修了这座灯楼供奉,观音菩萨宝相庄严,捏指垂眸似笑非笑地俯视着虔诚的香客。
在灯楼拜过菩萨后,兰清若带着梅香兰香来到庵堂后身的静室,妙闲师太正在等着她。
妙闲师太是凤阳人,父亲曾是凤阳知府,被奸佞所害要解押进京受审,,他为自证清白,带着一家人自焚于凤阳终南山下的庄子里;当时妙闲师太由于体弱多病一直养在南边一处温泉庄子里,离凤阳有百十里路,或许是父亲已经顾不上她,或许是想留下一滴血脉,总之全家都死了唯独她活了下来。那年她只有七岁。
无人敢收养她,兰家老太太和妙闲的祖母交好,偷偷隐姓埋名地把她养在乡下,十六岁妙闲悄悄离开在广云庵落发,法号妙闲。兰家老太太找来时,她说她不愿辜负老太太的善心,她不过想找个永久的依靠而已。
妙闲跟着师傅四处云游,最后落脚在京城的孝感寺,因解说《妙法莲华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受到慈安太后的夸奖在京城世家圈子里很有名气,前年恰好广云庵的师太羽化成仙,薛老太太出面请妙闲回来出任新一界师太。
妙闲的静室是一座平地而地的木质屋子,四根支柱又生了新芽,顺着四壁往上长,绿莹莹,人还未至就已感觉到了阴凉和宁静。
“师太。”兰清若行了个佛礼,笑嘻嘻地跪坐在竹席上。
妙闲和兰家的关系无人知道,兰老太太去世前把妙闲托付给了兰清若的祖父,她很后悔没有妥善安置好妙闲,依她看托庇佛祖是一个女子万般无奈下的选择,青灯古佛一世凄凉。后来祖父又将之托付给长子兰抚言,但兰抚言的看法却比兰家长辈不同,他认为妙闲活成现在这个样子并不比任何一个嫁入世家的女子差,人有百种,亦有百样人生,何必拘泥。
这是兰清若第一次见妙闲,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没有一点陌生感。
按母亲的描述,妙闲应该有六十多岁了,可面前这位师太穿着幼白的法衣,皮肤细腻白皙,眉目清淡,猛一看年纪已经不轻,细看却又看不出年纪。
“前日递了信说要来,恰好那日庵堂讲经,我特请了济宁学堂的刘青女夫子,她也酷爱法华经,且见解独到,怎么你倒是没来。”妙闲仿佛与她交往甚久,语气极为熟捻。
当时因为转天就要离开,兰清若对妙闲又好奇许久,因此想着临走时要去拜访一下,没想到却出了岔子。
“因有了变故,没有向师太言明,是清若的不是,今日特来向师太致歉。”她单手置于眉心,诚心得狠。
“有缘自会相见,你我是有缘的。”妙闲略有深意地一笑。
“听说师太很会看相,京城很多世家夫人千金求师太一看。”兰清若毫不拘谨,谈笑恣意。
“姑娘以为呢?!”妙闲很坦然纵容地笑道。
“我不信这些,但这不影响我敬畏神佛。”
“姑娘是个难得的通透之人。”妙闲悠然地看着窗外,“你也知道我并非因为信佛才投入空门的,我师傅带着我云游时我们曾三日不得吃食,当时师傅病重,我们托庇在一处破庙之中,早饿得没有一丝力气,眼看着就没了活路,这时有个农夫路过,那时师傅已经半昏半醒,我强撑着故作镇定。那农夫腿脚有些坡,一脸阴沉满眼戾气,衣襟处露出一把刀。我对他说施主印堂发暗,恐有血光之灾。他当时听了一愣,我就知道自己恐怕猜对了,又忙说你若走出去三里地就活不过今天,他又是一愣,犹豫半晌问我可有解,我说你只要原路往回走就可免了这场灾祸,他愣了半天,一屁股跌坐在地上,我悄悄松了口气,或许我猜的全对了。半晌,他爬起来问我要什么回报,我说师傅病重,我也背不动她,请他给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