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九章 两封信函(2/2)
好比地主家的公子,纵然沦落街头,也看不起扛着金扁担的泥腿子。
至少我家祖上阔过。
满洲人对此心知肚明,而且蒙古人的基数要比满洲人大,弓马骑射也要强于满洲人,所以在武力镇力的同时,处处强调满蒙一家,并且不遗余力的与蒙古联姻,用以把蒙古牢牢的控制在手。
但是再怎么联姻,前提离不开一个武字,满洲能控制蒙古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不败战绩,而今清军在李信手里吃了败仗,虽然对满洲来说,只损失了三十个牛录,不算太大,可是影响却极其深远,因为不败金身被破,而蒙古人是因内部倾轧,力量消耗太大,才被满洲趁虚而入,并不是真的服了满洲,所以难保蒙古人不起别样心思。
毕竟蒙古人臣服于大明的时候,更加自由一些,大明对蒙古只是名义上的羁縻,没有任何实际的约束力,蒙古遇了天灾嗷嗷叫,大明就会之与款议,奉上钱粮,很多蒙古人还念着大明的好。
尤其是林丹汗的名头在察哈尔仍是具备一定号召力的,而林丹汗之子额哲却在李信手上,这让满洲贵族如梗在喉,深感不安。
殿内有了刹那的沉默。
不片刻,济尔哈朗轻笑一声“听闻此人在南京留连于美人当中,并开始建造舰船,难道是无心北上,据江南划江而治?”
洪承畴拱了拱手“郑王爷别忘了,运河可直通北京,当初李信便是水陆并进,利用临清运河、黄河与马浃的三角地形,预先设伏,再以水师断归路,才使得图大人弹尽粮绝,军覆没啊!”
“这……”
济尔哈朗现出了慎重之色,看向了多尔衮。
范文程抢先道“睿王爷,洪学士言之有理,一旦信贼北上,将与闯贼与我大清呈鼎足之势,局面难以恻度,文程以为,可坐山观虎斗,我大清坐收渔翁之利。”
“哦?”
多尔衮现出了意动之色,看过去。
范文程道“可写封书子给李自成,就是两国正常交往的国书,不必允诺什么,正常来往,麻痹其心,再给李信修书一封,稍后再发,表示愿弃前嫌,相约出兵共救明朝,想那李信并未僭号,或许对崇祯还是有些顾忌的。”
洪承畴问道“写信是可以,给李自成以谁的名义写?给李信又是谁的名义?就用两位辅政王爷的名义么?”
济尔哈朗手指略一哆嗦,他害怕日后朝局有变,被追究伙同多尔衮与流贼暗通声气,不由暗赞一声问得好,是要请示清楚!”
多尔衮不置可否,向范文程问道“从前太宗爷主持朝政,有事就问范章京,听范章京一言而定,范学士,你说,我大清国应该由谁具名为妥?”
范文程答说“此事在我国并无先例,臣亦赞成洪学士之言,用两位辅政王爷的名义。”
多尔衮又向济尔哈朗问道“郑亲王,你的意思呢?”
济尔哈朗道“我朝已有定制,虽设两位辅政,但朝政以睿亲王为主。睿亲王无摄政之名,却有摄政之实,这两封分给李自成和李信的书信十分重要,应该用睿亲王的名义发出。”
‘猾头!’
多尔衮暗骂了句,便道“李自成已经占有数省土地,在西安僭伪号,非一般土贼流寇可比,为使他重视,对前去下书的使者以礼相待,以便查看李自成的实际兵力,也弄清楚对我国有何看法,这封书信必须堂堂正正,用我国皇帝的名义致书于他,不可用辅政亲王的名义,是我大清国皇帝致书大顺国王!
至于李信,尚未僭号,就由本王与郑亲王共同致书于他!”
洪承畴点点头道“睿王爷所言甚是妥当,但我大清还须及早准备,以免变故到来,错失良机。”
多尔衮道“本王已筹备多日,不久将发兵南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