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三章 见李自成(1/3)
众人七嘴八舌,各抒已见,检讨着得失,李自成暗暗叹了口气,如果早点这样,该多好啊!
可是他心里清楚,人心散了,没法再对抗荡寇军了,除了投降,把命运交托在李信手上,别无他法。
“传令下去,封存府库,不得骚扰城中百姓,也不得禁止外出,李过你带上李自在去找李信,就说我李自成为免关中生灵涂炭,愿意出城受降!”
李自成挥了挥手。
“皇上!”
群臣纷纷跪下,回想起一手建立的国家就要破灭,不禁泪盈满面,甚至有人伏地大哭起来。
“以后别叫我皇上了,还是叫我闯王罢,今日到此为止,都散了罢!”
说完,李自成站了起来,转身而去。
这一刻,他的心情十分灰暗,挥退了所有扈从,漫无目地的在秦王府中行走,看着那巍峨的宫殿和汉白玉丹墀,一边走一边叹息“恐怕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不知不觉中,他走入了一条长巷,此时已经夜色苍茫,北风阵阵,巷内一片昏黑,鬼气逼人,他突然想到了崇祯,想必崇祯在亡国之前,也是类似的心情吧?
他的心里也总是离不开一个念头难道大顺就这么丢掉了?真一败涂地了么?
就这样一路胡思乱想着,李自成回到了寝宫,疲倦已极,不是身体累,而是心累,连衣服都不想脱,直接倒在了御榻上,昏昏入睡。
这一夜,噩梦连连,他梦见了崇祯十三年之前的的流窜生活,数次险死还生,梦见了高桂英指责他,为何要拿老营的老弱妇孺去送死,又梦见了很多张已经渐渐陌生的面孔!
……
两日后,李过带着李自在到了潼关,转告李自成愿意献城出降,其实李信对于李自成并没有敌意,虽然直接或间接死在李自成手上的人不少,李自成的某些作风也颇受后世诟病,但凡事要辩证来看。
首先李自成的出身,限制了他的眼界,不能以现代人的标准去要求李自成。
其次,李自成虽然坏事错事干了不少,但他的本心还是想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而且根据历史的记载,李自成进了北京,并没有为难崇祯的后妃,一片石兵败之后,也没杀太子与永定二王,而是给了些银子,让他们各自逃生。
可惜太子缺乏阅历,居然回了北京,被人出卖,最终给扣上个假太子的帽子杀了。
第三,李信是现代人,并不着眼于一时一国之成败,李自成及所属的势力如流放到海外的话,会对华人的崛起起着重要作用。
明末的东南亚局势,还不象鸦片战争前后那么糟糕,英法还没大规模的介入,西方的力量并不强,正是华人在海外立足的最好时机。
出于以上三点,李信允许李自成以藩王之礼与自己会面。
又过五日,荡寇军兵临西安,官绅士民纷纷出城,衣冠整齐,在五里外的路旁摆了香案,老百姓与官绅分别站开,在旷野路边恭候,虽然早晨有严霜,还刮着冷风,可是许多人心里是愉快的,这不仅止于战争已经结束,更多的还在于李信的仁德名声啊。
关中老百姓也羡慕江南民众的好日子,渴盼顿顿饱餐,不再忍饥挨饿。
前面,队队士兵压面而来,民众纷纷仰着脖子观看。
“咦?怎么没有龙辇卤簿,也没有甲士开道?”
有人不解的问道。
旁边立刻有人轻笑一声“嘿,你不懂了吧,摄政王爷不喜欢排场,还特意着人通知,不许下跪呢。”
“噢,原来如此,摄政王爷和那位爷,果然不同啊!”
陆续有老百姓,回头瞥向站城门迎接的一众大顺文武要员,其中就有李自成!
李自成远远就看到李信,心情复杂,感慨不己,近来他不时会想,从前自己只看见打仗,只求军事上胜利,并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