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孔庙景致多又多(3/4)
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
西路为启圣门、金丝堂、启圣王殿、寝殿等建筑,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
最着名的类似有棂星门,棂星,即灵星,在古时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
因此在古代祭天时,先要祭祀灵星。
而孔庙设门取名灵星,意思就是说尊孔如同尊天,由此可见孔子在古代读书人心目中地位之高之大,几乎已经类似皇帝一样了。
因此历朝历代也才会对孔家如此关心,厚赐厚赏,为的就是能令其归心。
因为只要令孔家归心,那么也就是令天下的读书人归心了。
相反,若是连孔家都不归心的话,在儒学称霸的年代,这个朝代是吃枣药丸啊!
此外还有圣时门,据《孟子》记载。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意思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其他人都不及他,全都是这种对于孔子的褒奖,这也是孔庙钦定的正门。
当然,这道门是李小鱼他们不能走的,只能在旁边看看而已,因为过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以走正门,他们这种普通人,只能从旁边的仰高门进庙。
而越过圣时门后,整个视野是豁然洞开,只见前方出现了偌大一个庭院,古柏森森,绿荫匝地,芳草如茵。
迎面三架拱桥纵跨,一水横穿,碧波涣涣,荷叶田田,环水雕刻有玲珑的石栏。
水“壅绕如壁”,故名“壁水”,桥因而利名,称“壁水桥”。
桥南东西二门,有甬道相连,东匾“快睹门”,取李渤“如景星凤凰,争先睹之”语,即“先睹为快”之意。
西匾“仰高门”取自《论语》“仰之弥高”语,赞颂孔子学问十分高深,他们就是走的仰高门。
再往后是大中门,即进入孔庙第四进庭院,只见整个院落疏阔,古树葱郁,冬春鹊鸣雀喧,昏鸦噪晚,显得十分幽深。
大中门原名中和门,悠长长狭窄,共5间,是宋时孔庙的大门,也就是这个时期的大门,不过以后就不是了。
因为孔庙在宋朝后期,也就是金元入侵中,损毁严重,大部分景致都是在后来重修的。
比如大中门,就是在后来的明弘治时重修的,至于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大中门,则是清代所建。
门内左右两旁禹有绿瓦拐角楼一座,系元至顺二年(1331年)为使孔庙像皇宫一样威严而建的。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角楼均三间,平面作曲尺形,立在正方形的高台之上,台之内侧有马道可以上下。
此两角楼瓦庙东北、西北两角楼构成一个巨大的长方形,以供守卫之用。
入大中门后,迎面即为同文门,门屋阔5间,深2间,黄瓦歇山顶,斗拱布局疏朗,后来也损毁了,被迫重修,清初时此门还曾被命名为“参同门”,是顺治后改为此名。
过了同文门,院北端一座高阁拔地而起,顶檐下群龙护绕的一块木匾上大书“奎文阁”三字,它就是以孔庙最出名的建筑了,因为藏书丰富、是孔庙最大的藏书楼,即使现如今都驰名中外。
奎文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始名“藏书楼”,可惜后来被毁于战火,到金章宗在明昌二年(1191年)重修时改名“奎文阁”,更后来是清乾隆皇帝重新题匾。
“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来西方白虎之首有星16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所以《孝经》称“奎主文章”,最初在汉代《孝经援神契》纬书中有“奎主文章”之说;东汉宋均注:“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划。”
因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