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科举中的武举(2/4)
三等侍卫,其余全在兵部注册授予守备等营职。
雍正以后各朝武进士的授官情况还有一些变化,不过所授品阶基本上以康熙朝定制为准,没有太大区别。
至于清朝武举各级考试,通常每三年举行一次,每科录取人数也有定额。
但常科以外,还时常增设所谓“恩科”,常额以外,也增加一点“恩额”。
这类“恩科”、“恩额”都由皇帝直接掌握。
无非笼络人心,吸收更多的武勇人士为统治者效命。
至于考试办法的话,在此之前,像是唐朝,大概有一下几种。
1、长垛。
“长垛”项目的课试方法为:“画帛为五规,置之于垛,去之百有五步,列坐引射。”
“规”即“院”,如今之环靶。
“长垛”规则规定:应试者用石弓和六钱之箭引射,三十发不出第三院为第,入中院为上,入次院为次上,入外院为次。
2、马射。
“马射”又名“骑射”。其课试方法为:“穿土为埒,其长与垛均,缀皮为两鹿,历置其上,驰马射之。”
马射法还规定:应射者于马上持七斗力的弓,驰马弓射,全部射中为上,或中或不全中为次上,全都不中为次。
3、马枪。
“马枪”是测试马上用枪技能的方法。
继续阅读
具体为:断木为人,戴方版于顶上,凡四偶人,互列埒上。
驰马入埒,运枪左右,触必版落,而人不踣。
“马枪”课试法还规定,“枪长一丈八尺,径一寸五分,重八斤。”
刺中三版或四版为上,二版为次上,一版及不中为次。
4、筒射。
《新唐书·选举制》云:武举课试内容有“筒射”。“筒射之箭,长才尺余,剖筒之半,长与常弓所用箭等,留二、三寸不剖。
为筈以傅弦,内箭筒中,注箭弦上,筒旁为一窍,穿小绳系于腕,彀弓即发,豁筒向手,皆激矢射敌,中者洞贯,所谓筒射也”。
5、步射。
《新唐书·选举制》云:“步射”为射草人,中者为上,虽中而不法者为次上,虽法而不中者为次。
6、穿劄。
《通典》中有“穿劄”的测试方法,即以弓射铠甲,穿透甲片测试弓力。
7、翘关。
《文献通考·选举七》云:“翘关者,长一丈七尺,径三寸半,凡十举。后手持关距,出处无过一尺。”
“翘关”是一种举重力课试方法,要求手持门关之一端举之。
8、负重。
《文献通考·选举七》云:“负重者,负米五斛,行二十步,皆为中第。”
“负重”是一种测试负重力和耐力的课试方法。
9、材貌。
“材貌”是身体素质外型挑选。以身高六尺以上,“躯干雄伟”者为次上,以下为次。
10、言语。
要求在课试提问中“应对详明,并有神采,堪统领者为上,无者为次”。
总之,作者菌能查到的大概就是这些了,因为唐朝创立的武举制度,在中国武术史上是一件大事。
武举内容的确立,实际上是对武术精炼化、规范化研究发展的结果。
另外,武举的创立,实际上又是对武术本身的推广。
仕宦之诱,无疑能激发更多的人的习武热情。
武举制的影响和意义不可低估,这种面向社会各阶层选拔武勇之才的方法,为此后历朝历代所沿袭。
可是很遗憾,到了后面的宋朝开始,古代中国文人重文轻武,因此对于武举的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