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情缘总归虚幻(1/4)
此外,以《梧桐雨》《惊鸿记》《长生殿》为例分析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戏曲文学中的流变。
因为历代李杨爱情戏中,最为人知当然要属元人白朴的《梧桐雨》和清人洪昇的《长生殿》,当然,在明人吴世美的《惊鸿记》在明代的李杨爱情戏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我们就选取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三个代表性剧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从而探究背后演变的深层原因,因为我们主要是看戏曲文学的流变,所以对于《长恨歌》和《长恨歌传》的内容主题这里就不再做特别介绍,只在比较时进行借用。
首先是主题和戏剧冲突的发展变化。
这是由于作者的主题思想决定了戏剧冲突的设置,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关于这几部剧作的主题思想的讨论,大部分是以《长生殿》为主的,或是以《长生殿》与其他剧作的主题比较来看的。
像是朱万曙的《主题的分裂与时代感的统一——《长生殿》臆说》,徐子方《长生殿的主题及其他》陕西师大云燕《长生殿与牡丹亭主题思想和剧情结构比较。
和王季思《长生殿主题的深层意蕴及其意义》徐正英《长生殿主题矛盾探析》刘丽的硕士论文《汉宫秋长生殿主题多样性探析》韩桂芳《梧桐雨主题探析》韩鑫的《清前期戏曲家的遗民情结与长生殿创作主旨》等文章都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白朴《梧桐雨》,对于它的主题人们的认识依然是承对于《长恨歌》和《长恨歌传》的分歧,一般是有爱情说和政治主题说。
当然,就作者本人而言,比较认同的是将作品作于乱世的背景考虑进去,作者的身世之感必然与作品的主题交织于一起,表达了一种乱世中的人世苍凉的命运悲叹之感。
不过这里需要给大家说一下,《梧桐雨》中的戏剧冲突从戏剧的内容划分,主要有两条线:一是由安安禄山、李李隆基权力之争引发的政治冲突。
这一冲突成为情节发展的主动力,构成情节发展的主线。
另一个是存在于安安禄山、李李隆基、杨杨玉环之间的情爱冲突,这一冲突是情节发展的助动力,构成情节发展的副线。
这两条线在作品中交织并行,而隐藏于这两条线内部的则是个体和命运的冲突。
在这些冲突中,作者对于政治冲突的描写是比较少的,只是很简单的在一些剧情交待和对话中体现,政治冲突在作品中只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而爱情冲突描写的相对而言多一些,一开始有杨妃与安禄山的情爱,后来有李杨在长生殿的盟誓,写道安禄山叛乱的时候把他的动机的一部分归为抢杨贵妃。
这些情爱因素都在第三者杨妃之死后消解了。
推动情节发展的是第四折中唐明皇在秋夜梧桐伴雨时对杨妃的思念,这时候可以说是把全剧推向了一个高潮,从情爱悲剧和政治发展到了一种人生的悲剧,是一种个人和历史,个人和命运的一种矛盾。
人的自身欲望在历史面前,在命运的面前显得及其渺小,当这种欲望不得不向历史命运低头时,人生就有了无限苍凉的意味。
白朴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唐明皇自己孤独的怀念杨贵妃的结尾上,全剧以“雨湿寒梢,泪湿龙袍,不肯相饶,帘映梧桐上下到晓”绵绵不尽的梧桐夜雨为明皇的孤凄作结,正可以与那种人生苍凉的主题遥相呼应。
而吴世美的《惊鸿记》开篇就点明其主旨“看往代荒淫败乱,今朝垂戒词场”,这也就说明了作者的主旨就是对于情欲进行劝诫,从中吸取历史兴亡的教训。
从戏剧冲突角度讲,《惊鸿记》的戏剧冲突是以情欲与皇权的冲突为主,以梅、杨两妃争宠及安、李权力之争为辅,三组冲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