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借鉴大宋(2/4)
你不要有什么顾虑了,而且这是信仰,一旦信仰崩塌,那么神域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吗?”
额,梁旭倒是没有想过这些,信仰崩塌了话,那确实是一件比较严重的事情呀
“好了外公舅舅,我让你们来是商议下,怎么从各地城主哪里将军权收过来,这件事很重要,现在这里没有外人,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先前是为了限制官员,现在是为了军权。
“这件事神主也说过,旭儿你知道在外面宋朝的是怎么实施高度集中的军权的吧?”
外公问道。
梁旭点点头。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赵匡胤称帝之后鉴于唐末五代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再现,为了防止自己刚刚建立的赵宋政权成为继五代以后的第六个短暂王朝,他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他采取谋臣赵普的建议,制定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方针,从中央朝廷到地方实施了一系列的策略,这一系列策略终于稳定了新生大宋的局势。
特别是赵匡胤本身是武将出身,所以在实行中央集权的时候,十分重视军权,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削去地方节度使的兵权,使节度使成为一种头衔,成功的防止了消除了武将对新生政权的威胁。
那赵匡胤是如何将军权集中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赵匡胤是禁军出身而且是禁军的最高统帅,他也担心的下面的人也有样学样,于是才决定解除那些禁军大将的兵权,这就是着名的杯酒释兵权。
《宋史》帝(赵匡胤)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
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守信等谢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
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病,乞解兵权,帝从之。”
赵匡胤通过这样连哄带吓,将这些将领的兵权都给解除了,给他们一个节度使虚衔让他们去养老了,禁军被他牢牢掌握在皇帝的手中,而且殿前都检点这一职位再也不设。
宋朝把队分为禁军厢兵乡兵和蕃兵四部分。乡兵和蕃兵类似于民兵,厢兵和禁军才是正规军,但禁军才是宋朝的主要军事力,精英中的精英,禁军担负着守卫京师
扞卫天子和外出征战的任务。禁军与厢军均招募而来,不过禁军有优先的选择权。
送大宋朝廷也十分重视禁军,对待禁军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制”的政策,在中央驻扎一半,在地方驻扎一半,这样中央有事地方可以勤王,地方有事,中央可以从容平叛,但是实际上中央驻扎了一半多的禁军。
禁军数量较多而且装备好,兵饷较优。战斗力也强于地方军队,使得大宋有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设立枢密院
赵匡胤担任过殿前都检点,当了皇帝之后这个职位不在设,禁军的统帅,一分为三为殿前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分别称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分别统领。
分了禁军的统帅的权力“三帅”三足鼎立,又用一些资历较浅容易驾驭的人来担任。而且还设置了枢密院,三帅只负责禁军的管理与训练,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
禁军的调动权归枢密院,枢密院虽有调兵权,但无统兵权。他们之间互不统属,分别对皇帝负责,一切听命于皇帝。这样权力再一次集中到皇帝手中!
还实行更戍法其实就是轮换法,部队经常换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