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黄铜(1/2)
“我要倭铅,能运多少运多少。我照单收。
如果有人口的话就更好了。我都要。”
“好的没问题。”
姑苏郡王许松年看到温崖想要的东西之后,觉得其中必有玄机,于是自己也买了一点回去。
姑苏郡王许松年回去也是要经过吴淞口,顺便把温崖所需要的货物递给他。
一共有倭铅好几千斤,男丁500,女人。
男人部拉到水泥厂里做苦工,搬搬水泥什么的。水泥扬尘很厉害,会使工人的肺发生病变,温崖舍不得自己的子民去干这种要命的苦力活。
但是倭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不能算作自己的子民,能说他们是人已经很勉强了。温崖可绝对不会心疼。
女人的话好看一点的卖进窑子里,毕竟是华亭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是男性,窑子还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倭铅(zn),那是有很多作用的,比如制造铜币。
在明朝前期和更以前的时候,铜币都是红彤彤的,主要材料是铜。从明朝后期开始,铜币的材料变成了黄铜。
这样做就是为了减少铜含量。因为,时常有钱荒发生,铜一直是很稀缺的。
老百姓生活都是用铜板的,你不能指望他们每次都用纸钞花个好几贯。
现在是代朝宣武二十年,使用的是宣武通宝。由于宣武前期的时候,国力还不错,所以铜币的质量是足量的,含铜量在75以上。
到了宣武十二年之后,国力在几次南征北战中越发疲弱。铜币的质量越来越轻,掺杂的铅也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差。
而如果使用黄铜的话,那么铜币中的含铜量会进一步减少,而且百姓还不会不买账。
金灿灿的,谁都喜欢。
至于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温崖还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一味发行劣币,一味将质量减轻,是一种剥削百姓的行为,而他现在完不需要。
他这么有钱,干嘛要跟百姓过不去呢?
至于里面的铜的问题,像温崖这样的强盗,肯定不可能回收铜钱,然后再造新的。
n了。
温崖把主意打到了寺庙里金灿灿的雕像上,那可是纯铜制成,外面在镀上一层金。
这么多铜,不用来做成铜币解决钱荒的问题,居然做成雕像,真是太浪费了。
温崖一开始想要拆寺庙什么之类的,不过现在的僧侣们貌似还比较安分守己。华亭的规矩是,人人纳税没有例外,而且清丈田亩的事情,他们也并没有中饱私囊。
虽然不要指望香火钱能收得上税,但是貌似也没有罪大恶极到不能忍受的地步。
如果这样就要灭佛的话,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定,舆论的恐慌。毕竟随随便便破坏他人宗教信仰是很可怕的事情。其实这是没必要的。
好的手段就要软硬兼施。
温崖从普陀山请了几位有名的“得道高僧”来。
让他们在自己的境内宣传佛像不应使用铜来制作,这样是拜钱,是会有业障之类的…最好能改用陶瓷或者一些名贵的木头,功德无量…
请这些人虽然花了一些黄金,但是比起一尊尊巨大的佛像来说,那就是九牛一毛了。
温崖用低价收购了这些大佛像,把这些东西熔了,和zn调配在一起混成黄铜。锌的含量大约在35,强度很不错。
这些东西对于那些经验老道的五金匠来说,没什么难度,很快他们就能铸造出质量上乘的铜板。
这严格算来也不能说是假币的,代朝诸侯虽然没有铸币权,但是在自己的领地上算是个官方,目前,天子已经失去了管辖诸侯的能力。
新铜币的含铜量虽然减少了,但是十分受百姓欢迎,一是金灿灿的,看上去很值钱,二是没有偷工减料,感觉很有安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