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贞观大闲人

第八百五十四章 两家兴亡(1/4)

目录

稳定天下和朝堂最基本的手段便是平衡,帝王术即是平衡术,古往今来王朝更迭,用以稳定天下者,皆倚仗此术。

“平衡”意味着分治,有左有右,帝王居中不偏不倚,不使一家独大,不使臣权过盛,拉拢一方打压另一方是帝王的拿手好戏。

李世民是雄才伟略的英主,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对外征战的百战百胜,更重要的是他用帝王之术平衡了朝局,突破了世家门阀统治地方的桎梏,将朝廷仁政推行到民间的同时,也加强了皇权的集中。

帝王终其一生,使得最拿手的便是平衡术,从打压关陇门阀,扶持山东士族,到尚书省设左右仆射双宰相各为牵制,所以李素猜测,在皇子夺嫡露出苗头时,李世民选择了同样的做法,毕竟魏王李泰这些年结交关陇门阀,朝中大肆结党等行径,李世民早已有所察觉并渐生不满,打压魏王是大势所趋,不得不为,再怎样深爱自己的儿子,皇权社稷永远排在儿子的前面。

猜测并非毫无道理的,事实上冯渡被刺一案最后逆转,李世民若有心追查到底的话,李素可能会无可避免地暴露出来,毕竟世上并没有天衣无缝的阴谋,不论看起来如何完美,终究都是有漏洞的,可是案子逆转之后,所有针对此案的追查一夜之间全部停止,李世民的目的仿佛只要洗清了李治的嫌疑便足够,没必要再查下去,这实在不符合李世民的性格。

李素松了一口气,然后每天躺在院子里的树荫下琢磨,不仅思索自己所有布局里可能存在的漏洞,同时也不停揣测李世民的心理,最后终于得出这个结论,——李世民不继续追查,是因为他要制衡,魏王的表现已令他生出些许忌惮了,所以他需要另一个皇子站出来与魏王抗衡,而晋王李治,无论大小长短尺寸,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冯渡被刺一案里,作为李治最亲密的朋友,李素在里面做过什么谋划过什么,对李世民而言并不重要,他看到最后逆转的结果,事实证明李素有能力辅佐李治,一个在朝堂孤掌难鸣的皇子身边有李素这样的人才辅佐,本身也很符合李世民的心思。

想通了这些道理,李素不禁摇头慨叹。

帝王家中果然无情,时时刻刻把父子亲情挂在嘴上,可李泰和李治终究还是李世民手中的一颗棋子。

李素花了很久的时间才想通这些,但显然李绩和牛进达并未想过这么深远。

“陛下刻意为之,欲图制衡?”李绩深拧眉头,飞快与牛进达对视一眼。

牛进达神情凝重道“子正果真确定么?毕竟朝野内外皆云魏王是继大统的唯一人选,就算冯渡被刺一案令魏王失了圣眷,大家也都只认为是暂时,过段时日待陛下消了气,圣眷仍会恢复如初的,而你说的制衡……”

牛进达不解,李绩却似乎明白了什么,与李素相视一笑。

“小子认为,时至今日,魏王恐怕已争储无望了,晋王才是继承大统最合适的人选,至于原因,并非表面的手足相残,而是更深远的门阀士族之争,甚至可以延伸到大唐未来百年国策,简单的说,魏王……走偏了。”

牛进达虽然性格敦厚,却毕竟是朝堂沉浮多年的老将,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李素只稍稍提示了一下,牛进达便豁然明白了。

“关陇门阀与山东士族?”牛进达惊讶地吸了口气,然后叹道“若照这么说,两位皇子储君之争或许真是陛下刻意为之,造成如今互相制衡的局面……”

李绩叹了口气道“只是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更何况东宫储君之位空悬久矣,陛下若再不从速决定,恐大唐朝野人心动荡不安,毕竟储君是国之根基,不可久悬呀,这个制衡的局面陛下打算维系到何时?”

李素沉吟片刻,道“小子猜测,陛下制衡两位皇子的目的,或许是为了东征,陛下御驾亲征高句丽已是无可逆转了,那时国中必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芥子无量 你的小可爱黑化了 我真不想当女主角 真巧你也是书穿总裁 笑傲不群 傲寒寻霜 我有一台GBA 召王令 你好我的东坡先生 榜一徒弟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