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章 国乱思良将(2/3)
的杨杲已经逐渐体力不支,后面的明军还距离数百米之远。他决定在逃跑之前,先杀了让他蒙羞的杨杲。于是他对着杨杲的后背连发十数箭,暗箭难防,一支箭穿过了杨杲的前,血流如注。
力艮吉囊冲进人群,从背后一刀就砍了杨杲的头颅,拾起来拴在马头,而后一声哨呼,鞑靼人做鸟兽般的散去。
未几,张喜良率着人马赶到了,见杨杲被杀,大怒,不顾敌人的援军有多少了,下令速追赶敌军,挥舞他的青铜大锤,朝敌人上狠狠的砸去,敌人迸出,纷纷坠地。
没有多久,昌平候杨继聪的一万人马也杀到了。战至辰时,鞑靼大败,只有数百人趁乱逃脱。张喜良下令部下下马一边打扫战场,一边留意寻找将军的头颅。一直到正午了,所有的角落都翻遍了,没有找到杨杲的头颅。
张喜良绝望了,乃跪在地上,抱着杨杲的尸体嚎啕大哭“将军,都怪我没有保护好您侯爷,要治罪就治我的罪吧”
站在一旁的杨继聪,此时很是悲痛,扶起张喜良“将军,你已尽力。马革裹尸还,是我杨家将的莫大荣耀”
嘉靖帝痛惜失去良将,诏用石头按照杨杲生前的模样刻将军头一具,涂上金粉做头接于体之上,依制安葬于封地之内,并赠游击将军,赐谥“忠勇”,赠封土武清西方圆六十里。
杨杲墓葬封地,其子孙在墓北落户,渐成村落,彼此相距很近,多年之后连成一片,这便是许各庄杨氏的由来。
话说自洪武五年以来,杨回乡祭祖修建杨氏宗祠以来,每隔一段年岁就有大明中央政府城步籍大员依例遵循祖制,不断增补在朝中任职的文臣武将,记入杨氏族谱,以激励杨氏子孙为国效力、传承家风。
明朝万历十一年,彰武伯杨写信委托武冈营守备卢名世,亲至上官村致祭,敬赠“勋裔”匾额。
崇祯五年,辽东一带努尔哈赤的武装不断进攻明朝的军队,他通过和蒙古联手,在北边不断制造混乱,威胁河北。驻守河北怀柔县的杨通贯家族成了最前沿的抵抗力量,一旦蒙古军攻入杨家将的领地,杨氏宗祠必然会被蒙古军破坏。
边境局势紧张,太仆寺少卿、江南巡按监军监察御史杨乔然很是担心,绵延的战火烧毁明太祖朱元璋亲笔题写的“杨氏官厅”匾额,遂奏请崇祯帝告假回乡祭祖,将匾额护送至城步县老家,借以考察老家的苗兵训练况。
鉴于杨家将为朝廷所做的巨大贡献,朱由检立即就批准了杨乔然的请求,委派他监察江南军务。
杨乔然第一次回乡祭祖是秘密进行的,在族人的帮助和支持下,将匾额成功迁到上官村杨家宗祠内。
祭祖进行得很是顺利,感于皇恩浩dang,杨家将族人立了一个功德碑亭,详细的记录回乡之由。杨乔然在临走之时,嘱咐族人加紧军事训练,报效国家。
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杨洪八世侄孙彰武伯杨崇率兵镇守京城,直战到重伤不起,自刎而亡,明朝中央政府就此垮台。
同年五月初三,吴三桂率领10万关宁铁骑,投降了清军,打开山海关的大门,将清兵引入中原,与农民军激战。
在江南的明军还有上百万的军队,拥有广阔的土地和无尽的赋税,完可以和清军对抗。于是同一天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是为弘光王朝,南明由此建立。
这个小朝廷从一开始就是习惯于窝里斗、自相残杀,注定成不了大气候。朱由崧和他父亲一样贪、、酗酒、不孝、虐下、无知、专横无所不能。
糊涂的朱由崧敌我不分,竟然还给叛徒吴三桂加官进爵,封他为蓟国公,给诰券、禄米,发银五万两、漕米十万石,差官赍送。
同时,朱由崧还下诏投靠了李自成的四川节度使黎玉田,也一并封赏。可悲啊,朱由崧做皇帝做到这个地步,山雨来风满楼的南明有这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