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

第336章 农工商并举(2/3)

目录

弃疾在城步寨巡视后,对杨家将武装集团的军力、军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就将组建地方特种部队的重任交给了杨通文。而后他上书朝廷,要求把这支还在筹措中的军队划归自己名下,不受其他官员的节制。

朝廷当然不会同意这样的“无理要求”——这是典型的拥兵自重。但是,建功心切的辛弃疾看不懂朝廷的意思,他以为朝廷是因为不了解情况才驳回他的建议。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他就把朝廷的命令按下不发布,日夜亲自督促建军事宜,打算先斩后奏。

在建营过程中,遇到了缺少瓦片的尴尬。辛弃疾当即下令到居民家里把盖沟的瓦取来建军营。有了杨通文的协助,百姓纷纷捐献瓦片。

不到两日,瓦片就筹措完备。虽然辛弃疾到荆湖南路只有短短的一年,但他早把湖南人“霸蛮”的功夫学到了家。他行事起来雷厉风行,精明干练,事后辛弃疾得到了孝宗皇帝的嘉奖,实际上却是多方得罪,四处树敌。

地方官员嫉恨他敛财扰民,断了他们的财路,威胁到了他们的势力范围,时不时有人向朝廷打小报告,辛弃疾依然我行我素。

连朝廷也开始对他放心不下了,万一这种“先斩后奏”的行为在朝内蔚然成风,国家岂不失控?更何况人心隔肚皮,如果某些人手握重兵而居心叵测怎么办?

辛弃疾这样不谙世事大而化之的英雄为湖南官场所不能容,不少地方官员纷纷上书,朝廷大员也借机弹劾辛弃疾。当一个人不能与环境相融合的时候,就是时候离开了,在官场尤其如此。树大招风,颇有政绩的辛弃疾在荆湖南路看来是待不长久了。

正当辛弃疾在荆湖南路羽翼已就之时,准备将飞虎军扩充、大干一场的时候,吏部一纸调令把他调到到江西,担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荆湖南路的官员们一个个幸灾乐祸,拍手称快,在他们看来,这是为朝廷也为湖南官场除去“一害”。

杨通文在城步寨训练飞虎军仅仅一年,就具备了顽强的战力,颇有成效,飞虎军建成后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杨通文因为和辛弃疾走得太近,辛弃疾一走,荆湖南路安抚使就立即解除了杨通文对飞虎军的直接指挥权。

杨通文忿然道“人走茶凉,概莫如此。朝廷执意不用我杨家将,还故意打压,还怕我杨家抢了赵家的天下不成?我杨家已经出了隋文帝、隋炀帝两个皇帝了,做皇帝真有那么威风吗?当今皇上是不是疯了?”

杨通文被无缘无故地弃之不用,一下子无所适从,他对朝廷算是彻底失望了。年过四十的杨通文刚刚燃起的希望,又被一盆冷水给浇灭了。

杨通文一次次的自问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谁不希望过和平日子?可是强敌入侵,能够安宁吗?若打仗是为了换来更长久的太平,也值了!屈辱的割地、求和、赔款,苟且偷生有尊严吗?

辛弃疾调往江西以后,仕途并不顺畅,当年十一月,由于受奸人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他和杨通文仍有书信往来,时刻关注城步寨的军事力量和社会经济发展动态。

如果城步苗家商贸行有商队去江西送货时,杨通文总会托人给他送去一些土特产。辛弃疾念念不忘这个老朋友,只要杨通文有什么新的经济措施,他都给予精神鼓励。因为在他看来,杨通文不是个心血来潮的人,信任想法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办事稳重老成,体恤百姓,深得人心。

辛弃疾夸赞杨通文道“城步寨自立自强,政治清明,文武兼修,仓廪充实,社会和谐,是大宋难得的一方净土。”

杨通文被踢出了特种部队,三年守孝的期限也到了,兵部要他回原部队复职。杨通文以没有战事为借口,不愿意再回江淮前线,他看不惯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爱情公寓里的小作家 你是综艺人 全职武神 拳往 缺医不可 却忘尘 诸天万界的武者 快穿之绿茶的自我修养 修仙怪谈 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