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军人和官家(四)(3/3)
还有谁可以寻找?李伯玉左思右想,发现除了太学之外,也已经找不到别的人。于是李伯玉就返回御史台,把自己的想法对御史台的人讲了。
太学一直是大宋很重要的党争发动点。之前很多次斗争都是从太学开始。比较有名的事件之一就是被赵官家下令抄家灭门的余天赐余家。
余天赐的弟弟余天任有个儿子叫做余晦。快三十年前的农历四月,余晦当上代理京兆尹。五月,国子监诸生与市民闹矛盾,不久发现一个学生死在学校里。
余晦让人去学校看验,结果不知怎么的激怒了那帮学生,事情就闹大了,卷堂罢课,伏阙上书,矛头直接指向余晦,并斥他为“仆”。余晦乘轿上朝,准备陈述事情原委,学生们早就候在路上拦截,想痛揍余晦。余晦大惊失色,仓皇逃走,一直渡过钱塘江。
这件事使余晦丢掉了代理京尹的职务。当时的国子监祭酒蔡秔(《宋史》作蔡抗)也被降职,而学生们又上书留蔡秔。一些官员也弹劾余晦,挽留蔡秔。
这就是太学这帮学生们的威力。不过后来事情就变得不太一样,至少太学在反抗贾似道的时候就没有成功。在宋理宗的支持下,贾似道对于太学严厉打击,那帮反对者直到贾似道倒台之后才得以出头。
“李兄,现在太学已经没有几个学生了。便是在太学的学生,他们也都去制科学校读书。只是在太学挂名,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只怕……”有御使说道。
若是这帮太学生靠得住,李伯玉早就发动太学生动手了。问题就在于,这帮人的人数已经降低到根本掀不起风浪的地步。
现在科举依旧有着崇高的地位,然而在杭州以及江南,读书人对制科的热情已经超过了科举。科举三年录取一百多人,没考上的话就得自己吃自己。制科每年录取成千上万的人,只要通过相关的级别考试,朝廷就给安排工作。对于那帮有钱并且自认为有才的人,科举考试是他们所求。对于普通人,大家还是觉得有份稳定的工作才是首选。
更何况,靠上制科的人也同样可以去参加科举考试。这就让更多读书人投身制科。
令一众老派人物恼怒的女性官员问题,就是因为制科收女生。临安不缺乏读书识字的女性,不少女性还出来当私塾先生呢。官员家族以及大家族里面同样不缺乏读书很好的女子。她们见到跟着赵太尉从福建来的干部中间有不少女性,便受到诱惑,跑出来上制科。
赵官家并不歧视女性,当她们通过考试之后,赵官家就根据成绩给她们安排工作,还有相应的进修。不少女性就在制科学校当了老师。根据最新的官制,这帮制科学校的老师的级别待遇属于‘小吏’,朝廷对这些老师登记造册,正式按月给俸禄。
成绩比较好的当老师,成绩非常好的经过进一步考试,能够到税务乃至各个部里面当文书小吏。譬如李伯玉的大女儿李婉,都出嫁了,还是靠读书考取了小吏资格,现在到法院当了一名书记。虽然她的收入也只能养活自己,能申请到的住房也只是一个单间。可每天飞鱼服一穿,往那里一站,包括李伯玉在内都没人敢小看。
官场老油条都知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小吏们黑心之名贯穿大宋319年的历史,特别是大理寺的小吏。任当过多大的官,落到他们手里,分分钟钟能给弄到嘎嘎的。
即便如此,李伯玉还是说道“听天命,尽人事。若是真的不行,我等认命就好。只要自己尽力,以后便也不会有遗憾。”
晚上回到家,李伯玉准备喝两杯。还没等做好菜,他闺女李婉就到了。李伯玉的夫人看着自家闺女穿着飞鱼服,喜滋滋的拉着看了又看,这才拉着女儿来吃饭。就在李夫人去做菜之时,李婉对自家老爹说道“爹。司马公让我给你带个信,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