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神尝瑜(2/2)
没准儿还就会成为一段佳话。
离开常家,那志明很高兴,这个小常煜在二十岁后,弃理从文,开始在中文网发表小说,然后用了几部小说成了网络文学的白金作家。
那志明很喜欢他下笔行文的感觉,字里行间透出老燕京人的贫嘴与幽默,写文章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就是这小子写文章有点儿太过妖气,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他总是能盖特到,让管理层河蟹他文章的点,想到这里那志明只能摇摇头。
再想想,这辈子如果自己从小就跟他打下基础,那长大了以后,是不是要叫自己叔叔啊!
这个念头一出,就让他心里大快。
然后,他又向东面望了一眼,在那边还有一尊大神,一个叫做唐家三少的家伙已经五岁了,要不要去跟他交流一下呢?
从西琉璃厂慢慢悠悠地向东走,一会儿功夫就穿过了北新华街,来到了东琉璃厂。
曾经有人说过,琉璃厂是一个典藏传统文化的大“文化圈”。
这里有着许多的著名老店,百年、几百年的都有。
如槐荫山房、茹古斋、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
还有中国最大的古旧书店,中国书店。
以及西琉璃厂原有的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
而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则要数荣宝斋。
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光绪年间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从而更名为“荣宝斋”。
当时的著名书法家陆润庠,欣然题写了“荣宝斋”三个字。
到了清末,文人墨客常常聚于此地,品茗、醉酒、谈文、挥墨、发牢骚。
而到了民国年间,老一辈儿的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
如果有人仔细看过《开国大典》这部电影,和那幅《开国大典》的照片,里面那位蓄着长胡子的著名老者就是沈钧儒先生,他使用的那把著名的镇尺,就购于荣宝斋。
那个时候,荣宝斋、大千画廊等琉璃厂老店,为了聚人气,吸引顾客,纷纷争悬名家书画于窗前,引来人们驻足观赏,成为琉璃厂的一道风景。
当时,也是数荣宝斋名画最多,也最为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