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奇策有三(1/2)
刘晔因为视角因素,率先看到浑身肌肉虬结,仿似钢铁铸就般强壮昂藏的武安国,发现这断臂武将卖相不俗,鼻直口阔是个健将,只是可惜肢体残缺,倒真映了那句老话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子扬,快快来老夫身边,自从三年前颖川书院相别后,你我可再未见过,如今再遇实在人生一大快事。”
孔融喜不自胜,都说投胎决定前途命运,做为“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素王后代,孔家犹受统治者青睐,尤其是董仲舒之后更为明显。
因此孔融在仕林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前世名士杀手曹操借故斩了孔融后,魏文帝曹丕还把孔融列为建安七子之一,说他可与班固,杨雄相提并论。
刘晔对此往往附诸一笑,试问孔文举除了让犁的事迹外,谁还知道他的诗赋怎么样,与杨雄,班固相比简直贻笑大方,不过是文人间的吹捧而已,当不得真。
“府君言重了,刘晔一介后生,怎得府君抬爱!”刘晔整理好散乱衣冠,束手而立,泰然答道。
他和孔融曾对经学有过深入探讨,也算是忘年交,可礼节摆在那里,客套的寒喧话照旧少不了,当即掏出衣袖中的名刺递给孔融,拜谢过后方才立在孔融左右。
“古者削竹木以书姓名,故曰刺”刘晔这张名刺记录了自己添加了身份年龄等内容,并没有标上兵部从事一职,最显眼的是光武嫡系这几个镀金大字。
孔融嘴角抽抽,左手捻着自己胡须哭笑不得道“子扬还是那么率性洒脱,还请府中促膝详谈!”
刘晔没有忘记自己使命,当即点头同意,武安国出乎意料的露出抹微笑“某素闻公子美名,未及束发便遵从母命斩杀恶仆,不像某些鼠辈胆小如斯!”
言罢,武安国挑衅看眼满脸焦灼的王修,讽刺意味油然而生,不知为何,武安国越看王修越不顺眼,一改先前推崇的态度,连这时也不忘嘲讽王修。
王修没有时间搭理恶语相向的武安国,忌惮看眼镇定自若的刘晔,以他多年的见识阅历,竟也看不出对方的深浅底细,不过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直觉告诉王修,面前这个冷静沉稳,举止有度的翩翩公子无论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别有用心的家伙。
“府君,眼下正逢饥民聚众围攻州郡,敢问刘公子是如何渡过众多饥民还安然无恙来到这里!”
王修开门见山,死死凝视眼前的刘晔,想从他那线条清晰的英俊面孔,干净深邃的眸子里找到破绽,然而他失望了。
刘晔表情毫无波澜“某在淮南听闻孔北海有难,马不停蹄赶来,一路风餐露宿,贼将管亥知我与府君相交莫逆,故放某入城劝降北海,某正愁脱身无策便假意应允,这才”
刘晔话讲得滴水不漏,既点明自己来的缘由,也半真半假掺杂他胡编乱造的慌话,临了还故作震惊的反问道“足下难道认为晔堂堂汉室宗亲会私通匪寇不成!”
王修丝毫不顾旁边脸色阴沉的孔融,朗声道“昔日成周时,申候引犬戎攻打镐京,今时岂独无人乎!”
刘晔一头雾水,完全想不通这人为何始终为难自己,不以为意摇摇头“敢问阁下何人?”
“北海王修王叔治!”
东汉末年世事动荡,想要出人头地必须要具备一定知名度,而刷声望最快的方法无疑于做些惊世骇俗的事情,譬如刘晔自己,冲龄之年依靠剑杀恶奴的事迹扬名州郡。
至于袁绍和曹操劫人新妻的事迹不提也罢,总而言之,名声十分重要,否则就会面临王修这种尴尬的局面,刘晔绞尽脑汁却想不到王修是那位。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也不能做到能牢记所接触人的长相,应奉可以,半面之交美名远扬,甚至因为读书同时看五行而衍生出五行并下的典故。
可惜刘晔活了三世,存储记忆实在繁琐错杂,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