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实力地较量(3/4)
重新商议了起来,不管如何,至少要利用卫河进行狙击才行,先耗建虏的兵力再说!
满清鞑子这边,已经有陆续逃回的北岸兵力了,不过并没有见到图尔格返回。多尔衮估计,图尔格估计是在北岸战死了。如此一来,他战败的责任,就没法辩解了,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推他头上去了。
当然,在多尔衮看来,也确实是图尔格的责任,他在南岸看得清清楚楚,图尔格连出昏招,才让北岸的大清军队一败涂地!
接下来,他也不管图尔格的事情,开始专心眼下的战事了。
满清军队就沿着卫河,尝试出了冰面比较厚地区域,或者河面相对比较窄的地方,开始了强攻。他们的弓箭手多,可以用弓箭手掩护,一边铺木板,一边又用木板制作出简易地楯车掩护。
明军这边,也是调集弓箭手、火铳手来阻击,甚至还调来了几门大炮对准了轰。离得近了,便是长兵器的将士上阵。
满清军队这边,又常常趁着夜色干着偷渡的事情。甚至在人数不多,不引人注意的河面,滚着过冰面,运气不好地,到了河心左右冰面薄的地方就掉下去喂鱼;运气好一些地,则被他们偷偷地滚到了北岸。
然而,明军这边,就沿着卫河有巡哨,谁也不敢马虎,很快能发现偷渡过来的零星鞑子,不给他们聚少成多的机会,立刻加以镇压。
还有,明军也往往会主动破坏冰面,或者火烧融化,或者大铁锤砸冰面。虽然天气严寒,回头又会冻上,但不管如何,总还是有点用的。
总而言之,过河不过河,双方展开了一场智慧和勇气地争斗。双方都尽量把兵力派出去,只不过建虏是主动,而明军是被迫,不管白天黑夜,用尽各种手段,一直在战斗着。
慢慢地,一如多尔衮等人所料,明军兵力的捉襟见肘就显露出来了。随着整条卫河到处都是想过河的鞑子,明军不得不派出更多的兵力,甚至都没有了轮换。
看到这一切,注意到对面明军的疲惫,多尔衮终于露出了一丝高兴的神色,很有把握地对身边的鞑子头目说道“再有两天时间,明军就绝对熬不住,肯定会被我军突破至对岸了!”
豪格听了,忍不住说道“还要等两天干什么,我们再增加点兵力,就能拖垮明军,直接就攻过去了!”
说完之后,他又开始抱怨道“那些明国百姓,都不知道被明军转移到什么地方去了,越晚过去就越难找,还有我们的粮草物资,都便宜对岸的明狗了!”
岳托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也建议多尔衮道“我们后面已经没有明军,或者可以从安平贝勒手中多抽调一点人马过来,这便是最后一根稻草,肯定能立刻拖垮对岸的明军。如此一来,我们派出骑军,或许能挽回很多损失。”
多尔衮听了,抬头看看对岸,最终点了点头道“也罢,如今我们的手中只有一半人口物资,几个月的辛苦都没了,本王也是愧对一起入关的将士。那就这样,再抽调一些兵力上来,尽量挽回一些损失。等回了辽东,各旗能多分点,也是好的。”
如果带回去的战利品多了,功劳大一些,他回头给皇太极解释的时候,也好说话,或许能掩盖这次入关以来地两次败仗。
多尔衮同意了,自然有军令发出去了。
而后,多尔衮又来到了一处单独的营帐,周围都是真正的鞑子,看守严密。他每天都会过来巡视一趟,看到德王等宗藩好好地,他便心中多了一丝底气。不管如何,这次能俘获明国宗室,这可是大清头一回,必然是一件大功来的。
然而,他却不知道,此时的崇祯皇帝,其实恨不得他把所有的大明藩王都给劫掠走了,最好还是全家都劫掠走得那种。你们要当宝,都给你们得了。只是很可惜,十万满清军队入关,也就掠了一个德王府而已。
多尔衮更不知道的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