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狼烟在望(下)(1/3)
九月十六的京郊,寅时(凌晨三点)刚过,天空虽有一丝白色,但还很是暗沉,急促的马蹄声从官道上传来,扬起一股烟尘。
嘚隆!嘚隆!嘚隆!
惊得正在赶路去京城的行商走卒,赶忙让到一旁,就怕被健马所伤,回头举目看去,隐隐能看到薄雾中,一位驿卒在策马狂奔。
“让道!让道!官差办事!”随即传来骑士的大声呼喝,只片刻,便连人带马如阵风一般,从行人中间掠过。
“竟是六百里加急!”
此时赶路的京城附近百姓,也是大多是惯于出门,内中有懂行的不由失声;余下众人也是面有惊色,却未出声反对,看骑士的模样和驿马的身形,很是矫健,此时各处城门均未开,想必是连夜换马赶路,除了“六百里加急”还能是什么?
要知道大明的驿站,每隔二十里一个,六百里加急,则需每逢一个驿站即换马换人,奔驰不停,方能达到;而在此时只有战事起,才能启用六百里加急,看驿卒的来的方向,应当是京师西南,良乡固节驿处而来。
莫不是西南有事?
原本口中还骂骂咧咧的行人,面面相觑之下,此时都眼中有了一丝惊惶之色,看看随行的货物包裹,均是暗暗叫苦,这大明才安静了几日,难道又有战事了?
寅时五刻(凌晨四点十五),京师的大门方才开启,四川的六百里加急塘报,便宛如一颗巨石,投入到这湖才平静不久的水中,惊起巨大波澜。
本想着能安安生生,准备收成的京师百姓也是议论纷纷,不知这大明究竟怎么了,连年兵灾天祸,不得安宁。
京中文武百姓的目光不由汇聚于城中央的紫禁城,寄望于隐隐有些英武气象的天子,能好生应对才是;辰时(晌午七点)未到,内侍宫门四出,随后便有略显慌乱的内阁、六部中数位红袍重臣,急匆匆往宫城内赶去。
确有大事!京城文武百姓心中愈发紧了。
辰时一刻的乾清宫南书房中,还有一丝昏暗,忽明忽暗的宫灯,映得房中诸人面色晦暗不定。
端坐于御案后的天子一言不发,只有手指轻轻的敲击着御案,似乎在等着众臣传阅完四川来的塘报;他微眯着双眼,神色有些疲惫,又似乎有些释然,枕戈待旦多日,今日终究是大石落地。
古语云多难兴邦,国人自古以来,在面对重大的天灾人祸之时,都很是坚韧和富有凝聚力,尤其是在初期但万万不能像“后世”一样拖延数年不平,不仅将数省的钱粮、兵力消耗殆尽,同时也会将“民望”损失一空一定要快!
“成都可能守住?”半晌,朱由校缓缓睁眼,出声问道;至于川中其余州县,他未抱希望,不说播州之乱不过二十来年,川中必然没有恢复元气,就当下卫所废弛的模样,精锐又抽调一空,实在是指望不上。
兵部尚书王在晋闻言,看了一眼身旁的首辅、礼部尚书、户部侍郎几位同僚,起身行礼道“陛下,成都城池高深,此时秋收之际,粮草必是足够,其素为川中最最紧要之地,此时当不致有失!”
虽然语气镇定如常,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心中的震惊程度到底有多少。
天子的担心竟然成了现实,而那些提前做的准备,看来也即将排上用场,亲政不到两年的青年,竟然能洞察千里之外?作为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儒门中人,此时他也不禁怀疑,这世上,莫非真有生而知之的圣人嘛?
闻言点了点头,朱由校也认为应当局面,应当不至于比“后世”糟糕才是,毕竟那奢崇明,既无可以聚兵而动的朝廷旨意,有没有趁机杀害四川巡抚的机会“后世”成都被围数月未破。
见众臣都凝眉沉思不语,他沉声问道“诸位臣工,可有应对之策?”
事出突然,无人答应,尤其是孙慎行,更是不知道此时叫自己来,是何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