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鬼蜮(上)(1/3)
七月十五,中元节。
这一日,原本是上古时代先民祭祖的时节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汉后道教的“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其名由此而来;世人有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到了傍晚,夕阳西下,前几日市面上就有卖冥器的,卖时鲜瓜果的,卖油饼馅饼乳饼丰糕的,此时都已经不见;只有在水面上为招水中孤鬼来享祭的灯,还在飘着,街道市井中每隔一小段便有香烛纸灰。
“军爷,何必如此小题大做?”长安街上,一说茶博士陪着笑脸,对着押送他的军兵点头哈腰“小的还得回家祭祖呐,可不想去兵马司衙门中吃饭”他双手被绑着,样子显得很有些滑稽。
“少说废话!”一军兵不耐烦的打断道“你姓张的口无遮拦惯了,眼下是何等时节,还敢随意卖弄,这两日部中的大老爷发怒了,还不知会怎么发作你等这些造谣生事的!”说罢又看了看身前的红袍官员。
“呃”那说书的脸上愈发讪讪,口中喃喃低声道“这外面都传疯了,我就随便说两句混口饭吃,值当如此大动干戈吗”
但他也是不再争辩,这国朝一向宽待言论,就算涉及皇室都不怎么计较,何况现今天子陷于乱匪军中,半月无音讯的消息已经在京中传遍,怎么说也是法不责众罢。
那红袍官员拧眉沉思,面色很是难看,但一路终究是一言不发,直到将这“造谣生事”的茶博士关进兵部,方才回到自己的府院,就着豆大的火烛,略显焦急的踱起步来。
他在兵部也有些日子了,自是知道,这天子即便是出京,与中枢的通讯也是每日不断,但现今已经半个月没有音讯,即便是那山东有司的奏报,也是说只看到贼势甚重,难以接进,莫不是真如传言般的已经是凶多吉少?
关键是这京城中的风声是越来越不对了,先是皇帝音讯不通,而后又是出征的京营兵败如山,天子已陷敌手的传言四起,那茶楼酒肆中,劳什子“土木堡旧事”的含沙射影的议论却是越来越多,而在这紧张纷乱的传言中,但是“信王贤明”的说法,在官场士林中“扣扣相传”,让人惊诧莫名。
漫说是普通百姓,便是京城百官也是一股难掩的情绪在弥漫,而这种紧张的气氛在今晨达到了顶点;一个山东叫什么孙之獬的举子,竟然敲登闻鼓,上书说“国君出征未卜,请立监国,避免国事空悬”云云。
若是平日这等荒谬的言论就算不被问罪,也是难逃乱棍打出的,但督察院派出的巡城御史,竟然将上书给接了,未及午时,便将上书递到了内阁,犹如巨石入湖,举朝哗然。
科道言官自是不甘人后,不管是斥责抑或是赞成,只一个下午的时间,便将手中的奏本雪片似的“扔进”宫中,也不管现今这奏本怕是无人看;而高官重臣却是一个个讳莫如深,不置一词,只有阁臣兼领兵部的王大人下令让五城兵马司,静肃市井的谣言。
但这种混乱夹杂着沉默的局面,在今日这等民间“鬼节”的时候,显得尤为波云诡谲,让百官心中焦虑,而对于他阮大铖这等靠着宫中的高枝“平步青云”的人来说,便是一场煎熬了。
虽说心中知道,当今天子行事往往“离经叛道”,更不是那等“文臣执掌天下,圣人垂拱而治”的理想天子,对那武事、武人的推崇,也异于以往,更不用说要从百官手中割肉的劳什子税课司了
但若是天子真有变,那自己的锦绣前程就毁于一旦了,更遑论那些东林酸子的报复了!?不行,得想想办法!
“钱文!”心中主意已定,阮大铖深吸一口气,提高声音向外呼喝道。
吱吖。
一直守在门外的管家闻声,赶忙推开门,行礼道“请老爷吩咐!”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