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捷报传来(下)(1/3)
七月廿三,宜出行。
从济宁沿运河南下,不到八百里便能到运河重镇淮安府,此处秦时置县,距今时近两千年,府城坐落于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处在大明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乃是大明最最紧要的漕运枢纽、盐运要冲之一,时人谓之“因运而兴、因运而盛”。
而煊赫无比的总督漕运及巡视江北地方的州府漕运总督衙门,便驻于府城中央。
府衙规模宏伟,占地近五十亩,有房二百余间,牌坊三座,中轴线上分设大门、二门、大堂、二堂、大观堂、淮河节楼;东侧有官厅,书吏办公处、东林书屋、正值堂、水土祠及一览亭等;西侧有官厅、百录堂、师竹斋、来鹤轩等;大门前有照壁,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坊。
最是为人称道的,是衙门前有一对纤尘不染白色石狮,在朝阳的漫撒下泛着光。
所谓漕运总督,全称为“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自景泰二年始置漕运总督兼巡抚凤、扬、庐、淮四府,徐、和、滁三州,驻淮安,后曾分设巡抚,嘉靖四十年又归并,改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至今未再分。
漕运总督不仅掌管着大明的命脉漕运,还巡抚皇陵龙脉所在的凤阳,黄河、淮河两处大河,也同样归于其下,实在是大明地方数一数二的重臣。
此时这位年过六旬,身着红袍玉头戴乌纱的重臣,目光阴沉的看着了一眼身后的府衙和门前的白狮,似乎在不安的等待着什么,而在路边相候的,是数十辆奢毫的车马和百十亲兵随从,声势颇大。
咚咚咚。
半晌,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从不远处传来,一位四十左右,面容儒雅的文士疾步走至老臣的面前,微微蹙眉道“这淮扬巡按平日里不遵上下之序便也罢了,这有些风吹草动,便避之如虎,冷言冷语,哪里当得到君子所为?”他的语气中有着不安和焦急,
“受之,”肥胖臃肿的老臣微微一滞,三角眼中的不悦一闪而过,随即就满是阴狠“官场一向如此,何况今日老夫车船北上,想必是再无归来之日了。”那崔呈秀一向与自己不合,由于阉人走得近,此时不落井下石,难道真要帮着在奏本上署名,为自己辩解?
“李大人,”文士看着眼前的国之重臣,先是一愣,心中更慌,好不容易找到的大树就要倒了,实在是无奈惊惶,不由劝慰道“何至于此,大人在漕运上下深孚人望,天子想必如何敢轻动?”
“呵,天子所想,岂能以常理度之?”身材臃肿的老臣摇了摇头,又缓缓说道“今时不同往日往日咯”语气中满是唏嘘和愤恨。
他知道中年文士所想,漕运关乎帝国命脉,说是将将京畿百万官民的粮食、财货捏在手中也不为过,况且漕军在编十余万,加上纤夫、力工加起来怕是二十万不止,牵涉到军民更是不下百万,历朝天子岂敢因自己的喜怒,随意处置在任的漕运总督?
但今次确实不同,不仅那山东的十几万教匪乱民被天子的亲军不费吹灰之力的一战而下,而且在山东官场的“乾纲独断”也显示了天子的决心,再加上那与自己格格不入的淮扬巡按崔呈秀,只怕今次是没有好果子吃了。
再者说自己事自己知道,现今那些漕军,哪有军兵的阵势,说是农夫都嫌多,军丁瘦弱困苦,几无操练,日常的重活都要交给民夫去做,还指望舞刀弄枪不成?而校尉更是不堪,饱满肥肠,贪生怕死之辈哪里能作为依仗?
“受之,通州那边可有消息?”老臣心中仍旧怀着一丝希冀,通州那边是自己的莫大助力,自己今次也是因通州不得不卷入,此时只盼着京中能为之缓颊了。
他有些殷切的望向中年文士,这文士钱益谦诗书才华实属后辈之中的佼佼者,若不是现今东林在朝弱势,只怕早就青云直上,何必在中进士之后,告假请归,又在自己门下闲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