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砍青节(2)(1/2)
走完镇街的石板街,就进入崎岖泥路官路,好在月光还没有消退,不用打火把也看得分明。
在官道上又走小半个时辰,月影淡去,远处出现一座黑耸耸的高山。
这是一片野竹山,位于大余渡的上游,山脚下就是青衣江。
从砍青节之后,所有的新竹都已经长成,就会有人进山砍老竹子送去江边砸竹浆制火纸。
下了官道,是只有巴掌宽的小路在石间草丛中穿行,不知名的虫子不知疲倦的鸣叫着。
走在前面的赵二牛用手上的长棍子不停敲打着草丛,将暗藏在里面,来不及躲避的蛇类赶走。
这一路行来,两辈子都没有走过夜路,而且是山路的王三秋就吃了苦头。
前后两只裹上碎布,浸泡桐油的火把替她照亮,还要赵小六拉着,依然是深一脚浅一脚惹得赵家兄弟取笑不已。
等到了竹山,王三秋早已经是满身大汗。
此时天色已经蒙蒙亮,从来没有这样辛苦过的赵小天和王三秋都累得坐下就不动。
而赵老大赵老二并不休息,为免跟他人冲突,他们找的蔽静处走进竹山,就开始选竹子。
赵家兄弟扎过几年竹筏,做这些事自然是熟练。王三秋和赵小六今年也是第一次参加砍青节,只能做一些扛竹子劈竹梢的小事。
密密匝匝的竹林看不见其他人,只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呼号声,那是在砍竹拖拽倒山。
一根成年的大竹高有三丈,有成人胳膊粗,砍倒后压在其他竹子上,几根竹子的梢枝勾连在一起,要想拉开还需要技巧和力气。
赵大和赵二两人合力抱住竹身,往后有节奏的一拉一推,那些竹枝才松动脱离。
粗壮的山竹被砍倒剃去竹枝,断成一丈长的长段,再被拉到水边,本来需要用竹篾捆扎,为了节省时间就用带的麻绳捆绑成竹排,等到一轮红日升上半空,竹筏已经下水。
此时周围陆续有人也扛了竹节出来开始扎筏。
将竹筏撑到静水的山崖边,王三秋从身上取出水葫芦和几个冷馒头,和赵家三兄弟胡乱着吃了。
已经有性急的男孩子们撑着竹筏,唱着歌出发,他们的目的地是几十里水路外的大余渡码头的江面,迎接他们的将是自己未来的堂客。
每个人都是兴奋的,一张张年轻的脸上不见赶路和砍竹的疲惫,笑闹声,竹篙拍水的声音在这段狭窄的水面回荡。
很快,赵家的竹筏也混进了顺水而下的竹筏队伍中,他们一共扎有两个竹筏,三秋跟大牛一排,赵石头跟他二哥一排。
现在天光明亮,周围人也聚拢了,为防止有人认出自己,王三秋站在竹筏尾部,将头低垂着,用宽宽的头巾边缘遮挡住脸,光脚踩在有浅浅吃水的竹筏上。
早上的江水还是凉的,站久了只感觉脚底被冷得发木,竹筏在水中飘飘忽忽,如踩云端。
从竹山出来,水面虽然不宽,但很平静,宽处能两筏并行,窄处只能前后相连鱼贯而出。
夜间走山路时还不觉风光旖旎,此时放筏,青山绿水,碧波朝阳,两岸翠竹深深,江中竹筏悠悠,宛如人在画中游。
在他们的前面,几张竹筏已经顺水冲出支流,进入青衣江。
在赵大平稳的操控下,紧接着王三秋所在的竹筏也缓缓进入江面。
明媚的阳光在水面撒下一层金光,随着浪花跳跃着,翻滚着,闪烁得人眼睛发花。
一阵喧哗声尖叫声从两边响起,原本蹲在筏尾的王三秋呼的站起身,一脸的震惊。
在大余渡百米宽的江边两侧,花花绿绿人头攒动,密密麻麻站着人,那些都是四乡八村里年满十七岁的适婚姑娘们。
每个人都身穿鲜艳的彩裙,手中挥舞着一大束花枝,胆小害羞的跟同伴扭成一团,胆大的女孩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