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不动如山(2/3)
钱得志虽然算不上什么学霸,但能够留校的选手,水平也不会太差。现在他居然遇到认知障碍。
随着时代的进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是越来越高。尤其光刻机这种东西,造价都比较高。能复用的机器,为什么不复用。
在led芯片的加工过程中。光刻机在整个工序中,总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是《蚀刻》,在外延片上,蚀刻出发光二极管晶粒的高台。
透明导电膜的工序当中,第三次是为了镀,n两个电极。最后一次是镀si02保护层。
这四个工序相对都比较简单,完全可以用同一台光刻机完成。
而眼前这种,使用四台光刻机,每台完成一种单一功能的做法,让人无法理解。
————————
“他这个方法是从哪里看来的,还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钱得志不敢发老板的牢骚,只好拐弯抹角的讽刺一下。那个人的名字,在led领域闪闪发光。如果谁发现他说错了,赶紧回去好好看看,肯定是临时工记错了。
王青山没有接话,尽管他对这种工艺布置思路,完全不能接受。
想避免替换掩膜造成的操作误差,那还不容易?弄个简单的边框就好。到时候,把东西一对齐,这不就解决了嘛!
王青山身份比较超然,说话也非常有份量。他恐怕是在光电体系里,唯一能对成永兴提出质疑的人了。正因如此,他也就越发谨言慎行。
两个人对此事也讨论过,但成永兴对这种工艺布置方式异常坚持。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led生产线的一个使命,就是概念验证。在夹具时代如此,到了设备阶段,还是如此。
————————
随着光电集团的日益扩大,影响力也逐日增强,以至于在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很快的形成了一个新的工艺布置方法。《不动如山法》。
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所有的设备,都尽量抛弃自动化控制,每个工序,都只负责一个简单的工艺步骤。
这种工艺及设备布置方法,深受广大设备供应商欢迎。
只需要一台设备的工艺位置,现在需要好几台,乃至十几台完全相同的设备来完成。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取消了自动控制所需的机械运动,检测,校准等功能,设备的制造难度也大大下降了。
这种方法在光电科研的成长初期,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光电科研的策略就是小步快跑,几个月就迭代一次技术。自动化设备研制周期长,是根本跟不上这种迭代速度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负面作用也慢慢显现了出来。以这种核心思想布置出来的生产线,哪怕以国产设备的价廉,成本也慢慢到了不可承受的地步。
生产线的总造价,不仅仅包含设备购置成本,还包括设备的布置成本。
设备有了,放哪里呢?厂房面积要吧。厂房面积大了,空调功率是否要加大。空调功率加大了,电消耗要增加吧。
这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后续问题,成为了后世科研工作者口诛笔伐的目标。
————————
其实,成永兴的这种做法,才符合byd反动方法的思想核心。那就是通过延长工艺链条的方式,降低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在日本,一条电池生产线,在自动化设备的帮助下,整条产线只需要20个人。但是到了byd手里,一条同样功能的产线,需要工人达到千人之多!
之所以坚持这种做法,也是被当前设备加工制造水平逼出来的。
由于国内在精加工与自动控制领域的差距,除了浪费钱的笨方法以外,以一个程序员的角度来看,是一点解决的办法也没有。
越是传统行业,差距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