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大有来历(1/2)
六月底,李正善母子总算从府城赶了回来。
他们是坐着自家的马车赶回宁海县的,送他们去府城的雪松早在五月底李太太身体状况趋于稳定的时候就已经只身回了宁海县。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苏慎倒是收到了两封李正善写来的信,是以他和孟蓁都知道李太太的身体已无大碍,但他们却谁也不知,李正善居然找到了他失散多年的亲生父亲。
这么说也不对。
李正善其实并没有主动去找自己的亲生父亲,他和李太太之所以能和李正善的亲生父亲团聚,完全是因为李建辉给李正善的亲生父亲写了一封长信。
此次李正善母子返回宁海县,李正善的亲生父亲也跟着他们一起来了这里。
他们在回到宁海县的第三天,掐着苏慎回家的日子一起登了苏家的门。
也是直到此时,苏慎和孟蓁才从李正善口中听说了一件让他们格外震惊的事儿。
原来李正善的亲生父亲,居然是大周开国之君宣武帝李熹的亲弟弟李勋。
李勋受封秦王,是大周唯一一个留在京城未去就藩的一字王。
冷不丁听到这样一个劲爆消息,苏慎和孟蓁不由面面相觑。
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居然还有身为亲王之子的朋友。
说起来这也不能怪苏慎和孟蓁没有想象力,实在是他们老李家,除了太子殿下的名讳是李正元之外,其他和李正善同辈的李家的旁支子弟或者庶出子弟,他们都是没资格用这个“正”字的。
宣武帝李熹和秦王李勋,这俩人因为是他们这一辈的嫡支嫡子,所以名字也是和他们的同辈兄弟截然不同的。
像李建辉的父亲和叔叔们,他们都是宣武帝和秦王的堂兄弟,但他们的名字却全部都是三个字的。
至于李建辉他们这一辈的李家旁支子弟,以及宣武帝的几个庶出儿子,他们的名字,最中间的一个字则全部都是用的“建”这个字。
这是李家祖祖辈辈流传下下来的一条族规。
这条族规不仅对嫡支嫡子和旁支、庶子们的名字做了明显区分,而且还对嫡支嫡子的财产继承权做了明确规定。
根据这条族规,李家的历代家主,有权继承上任家主留下的九成财富。
至于上任家主的其他子嗣,他们就很可怜了,因为他们只能共同继承老家主留下的其中一成产业。
若是老家主儿子少也就罢了,若是老家主儿子多,儿子们之间又还有着嫡庶之分,那老家主的庶子们可就基本分不到什么东西了。
他们不像虽然不是嫡子但却也是正室所出的嫡次子、嫡三子之流,分不到多少父亲的产业还可以转头去分母亲的庞大嫁妆。
他们的生母是妾,是连自己这条命都属于主家的、不配拥有嫁妆的人。
若是遇到那种宽宏大度的、与他们生母没仇的嫡母,那他们或许还能从自己生母手里拿到一些对方偷摸儿积攒下的私房银子、私房产业。
可若是他们有个恨毒了妾室通房之流的嫡母,那他们别说从自己生母手里弄银子花了,他们能不能在分家时把自己的生母给弄出来都要看嫡母嫡兄心情呢。
这样一条几乎不给庶子活路、对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也十分不公的族规,按说是不该存在这么长时间的,奈何这条族规来历特殊,任何一位继任的家主,为了不让人说自己数典忘祖,那都是万万不敢去碰他们李家先祖定下的这条家规的。
是的,定下这条族规的人,是那位在自己短短六十六年的人生里,奇迹般地把他们老李家从农耕之家发展成当时的小世家之一的李家先祖。
这位老爷子的画像和灵位,这两百多年一直被李家子孙供奉在李家祠堂最中间、最显眼的那个位置。
而他之所以这么做,表面上看似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