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勤织(2/3)
家人啥也不做好了,不干活、也不种地,不绩麻、也不养蚕。
待到明日,新孵化的蚕种破壳,他们再做回这大靖朝的农户柳家,汲汲营营着眼前的苟且吧。
今天夜里,他们要回想那远在天边的故乡,或在梦里,或在别的某处、她永远抵达不了的地方……管它的,她只想一家人开开心心,自由自在。
“论论风月”。
第二天,已是大靖朝武帝泰锡四年的八月十六,柳家人开始准备织布的麻线与织机。
她家的麻线,有两种粗细一种,是柳奕最初学习绩麻时绩成。
刚开始,柳奕对这工作也不熟悉,劈麻便劈得不甚细致。
后慢慢熟练了,她就尝试着将麻纤维劈得更细,那麻线便更加纤长柔软了。
纤维长韧耐织,也是本地麻料最显著的特性。
芳娘准备先用较细的部分试织一匹。
无论效果如何,这头一匹布料织成之后,都要给柳奕裁衣裳。
——蚕养得再好,也是交税纳赋的,作为真正能穿在自家人身上的第一匹布,它的意义更特殊一点。
“阿娘,”知道母亲怜惜自己的心意,柳奕又笑了,“您还怕这麻线织成布料太粗太糙硌着我不成?”
“我倒觉着就是粗点也挺好的,”脑筋一转,柳奕想到了说辞,“它厚呀!反正都是做冬天的袷衣,外头的布料硬一点,它耐磨不是?粗的,不贴身穿也无所谓啊!里头的内衬,咱们还可以用点细布嘛。”
话虽如此,对于女儿这等“歪理”,芳娘亦颇觉无语。
“实在不行,我倒是还有个主意……”想了半天,柳奕有了点子,“您看,咱家这头茬的麻沤下来,也收了几十斤,现在您女儿俺绩得都是细线了——”
“咱家的新蚕又孵化,其实丝茧原也有多——”柳奕越想越觉着这法子还很可行,“不若,到时再把恁细麻线与丝线一齐织造,那不是就更柔软顺滑了吗?”
“您再把恁好料子给俺缝作里子,穿在里头又轻软又不招摇,岂不是更好?”柳奕眨眼看着阿娘,觉得自己简直太聪明了。
丝麻混纺?
芳娘一听便有些动心。
不同材料混纺的织物,在本处虽没听说过,但在现代却并不稀奇啊!
而且在天然面料日益昂贵的年代里,丝、麻都是高档织造材料,恁天然丝麻混纺的床上用品的价格,通常能当多少套什么“纯棉”、“磨毛”了,一直当着家的葛阿姨可是记忆犹新。
且粗布做面料更符合如今农家的消费现状,就算他们一家子今年都添了新冬衣,恐也不至于过分引人注意了。
柳氏略一想,女儿说的这法子,或许可行。
她们何不试上一试!
母女俩商议定了,便着手准备绕线。
柳全则趁这空档,将积灰的老旧织机擦洗出来打理干净。
这一部织机的木料已呈深褐色,用现代时候的话说,那是有了“包浆”,一眼看去就知道,它比芳娘织绢的那一部机器更加“古老”,结构也更简单粗暴。
由于操作时还要把麻绪的一头挂在织造者的后腰间,这类机器通常被称为腰机。
这部老腰机织出的麻布,幅宽都达不到一丈。
索性,今年的布料,他家纯粹自用。
想织多长,也全看芳娘母女准备的经线能有多长。
布匹的细密程度自也不必如上税般那多要求,织起来肯定能比纺织丝绢来得快些。
依然无法亲自操作织机的柳奕,抓紧时间用两三天的功夫学会了绕经线、穿筘等其他工序。
那一丝一缕的手工劳动,在她眼里仍是一件辛苦的工作。
一早一晚的天气,渐渐透出凉意。
她和阿娘要赶在月底收割菽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