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浸染(2/3)
原与路家的阿渠差不多少,两家的情况,确实也相仿。
——她不知道的事情多了去了,谁人与谁人交好可关她甚事!
青青蒲草,即细且韧,柳奕将它们晾在院子里。
竹席、苇席、蒲草席……皆能晒粮食、可供坐卧。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她们这白芸里确实吃山又吃水。
为何这里还是穷山恶水?
只是缺水的问题?
柳奕想来,其实守着一条河,不过没有引水的法子而已,她相信还有比他们更缺水的地方。
或者是因为地方太偏僻了?
说闭塞,这里倒算得天高皇帝远。
什么东西都能产出一点,和能够有一两种拿得出手、远近闻名的“拳头产品”确实不一样——周遭村子,甚至本朝的大多数地方,恐怕皆是如此。
大家都吃山吃水,有啥吃啥,没有多少人会去想要把小事做成一番大事。
人们所急所想都只看眼前,最多安排农事的时候能多预备着一两步。
农人们更得考虑税赋的问题,从这一季发愁到下一季,揪心着怎么完了官家事而不受责罚。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仅盯着自己吃吃喝喝都糊不了口、衣不蔽体,有时候也根本完成不了公家的税赋。
毕竟,他们还得靠天吃饭。
变幻不定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也总叫人猝不及防。
所以哪怕有再多的自然资源,变不成更多的钱粮,都是白搭。
每个家族、每个小家庭,都低头盯着自家的土地。
如椿家兄妹一般稍微精明些的,原是被逼出来的“异数”。
这时节,当真父子不留私的都不甚多……礼教拼命教化约束儿孙孝顺忍让无私心,大家长制却无时不刻不在言传身教着真正的自私。
就像国家尊崇的理想化的“道德”是一回事,尊贵的上等人却总是恣意妄为一样。
而能像牛尾里的同家一般,一族人团结合力,硬将一门小手艺发扬光大的,更是十分少见。
这是人和人的不同。
要将许多人的力量集合起来,当真不易。
过去话说,穷山恶水容易出刁民,其实闭塞的人心,也会将物产丰饶的好地方变成穷山恶水。
柳奕思考完人生,却见阿娘拿出了新织成的麻布料子。
“看看怎么样?”
“挺好。”她家的麻布不是雪白,它带有天然的素麻本色,感觉更像以前笼屉里的蒸布,又比恁略有光泽。
这布料丝丝缕缕皆是她和阿娘的纯手工制作,咳咳,她的线捻得一般,阿娘织得却匀匀称称规规整整。
柳奕总觉着它有一种说不出的气味,清清爽爽好闻的那种。
“明朝便染了给你裁衣裳。”
甚好。
翌日,柳氏穿得身旧衣裙,高挽了袖子,将恁芋头似的的山蓣削皮,再用大铡刀切片铡细,又放入了大臼间舂捣得碎烂如泥。
鲜红的汁液从植物的茎块中破碎而出,红色的蓣泥便被放进巨大的木盆内。
挑水回来的柳爹朝恁盆里加入多半桶清水,拿捣杵一阵搅拌,冒着泡的染料便成了看起来“血糊糊”的一大盆。
柳奕在旁看得心惊肉跳,颇觉刺激。
待将恁汁液滤过两遍,素色的麻布便被投入“血水”也似的染浆内。
布料慢慢吸饱了水,那水中的红色也就渐被吸入了干燥的麻纱纤维里。
阿爷用恁大捣杵翻搅个不停,将麻布全都挑开又浸泡入染浆内,保证它们都能染个均匀。
不过,只染这一遍,色还不甚足,芳娘道,待浸泡得些时候还要多染两遭。
柳奕蹲在大木盆旁侧,也说不好这红是个甚红。
植物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