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章 工业还是金融地产(2/3)
对田平,刘钰不该隐瞒的也不隐瞒。
“不瞒你说,当然不是来送银子这么简单。反正,你就准备好钱就行了。”
“钱?多大的利?”
有了上一次对日贸易参股的经验,听到钱字,田平的耳朵就支棱起来了。
若说是很大的利,他可以卖一部分贸易公司的股份凑钱。
当初发行的时候,一股是一百两银子,现在都涨到一百八了,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所有持股人都死死捏着,根本不放,谁都知道这是躺着赚钱的细水长流,每年的分红利润虽然比不上放高利贷,但也不算差了。
这么高的利润,自然要感谢日本的闭关锁国,使得在没有垄断权的情况下,通过刘钰在日本的运作获得了实质的垄断权。
现在贸易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周边遍布着茶馆,每天很多人都蹲在那观望消息,交流货物的情报,已经渐渐成为了松江的海上贸易交易中心。
甚至出现了对辽东的大豆等早期期货的雏形,每年的交易量都在增加。
田平琢磨着,要是利润极大,完可以出手一部分股票,参与新股,想要卖还是很容易的。
这几年股价虽然还在上涨,但也已经趋于稳定。
一方面对日贸易终究有贸易信牌的限制,就算可以运米走私,增加量也到了极限,日本这边已经注意到金银再度大量外流的现象,可能会在几年之内收紧政策。
另一方面就是对南洋的贸易局面刚刚打开,虽然股本雄厚,但福建广东的商人也开始抱团,保护原本就有的利益。
至少现在看来,贸易公司的利润增长出现了瓶颈,如果不发生什么太大的改变。
田平问到利润回报,刘钰也不太好说。
军工厂还好,他要借此稀释一下给法国东印度公司的分红,明确股份,免得日后扯皮。
暂时有大顺军改的订单,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但是,其余的新产业,如烟卷、火柴、玻璃、肥皂等,这就很难说。
或许会赚、或许会赔。
威海的情况特殊,那些海军、军官们都有月饷,而且出海的人活一天赚一天的态度,再加上军中配给养成的一些习惯,使得烟卷和肥皂等是有成型的消费市场的。
可在江南,到底行不行,这个真的说不太准。
大顺的地租太高了,高利贷的利息也太高了,使得回报率最高的是高利贷、最保值的还是土地。
想要把资本往工商业上富集,难度着实有些大。有没有对日垄断贸易那么大的回报率,实在说不准。
利润不足的话,人们宁可把钱投到买地、放贷上。
之所以之前拿出对日贸易的利润分给众人,除了想要把更多的人卷入对日战争中来之外,还有就真的是千金市骨了。
只是不知道这个千金市骨的信任,能值多少钱。
欧洲那边长达数百年的教会统治,圣经里是不准放高利贷的,虽然私底下照样搞,但明面上放高利贷的犹太人经常被人编排。
英国如今的法令固定,年利率不得高于百分之八。英国国债的年利率,也只有大约百分之六。
资本主义萌芽不只是生产关系的改变,更有着一整套的思维方式,英国的工商业者已经开始出书鼓吹,利率应该越低越好。
基本上,现在荷兰、英国那边的年利率,一般也就在百分之十左右,这使得大量的钱投入了工商业。
圈地运动的一大因素,也是因为英国的传统地租太低。如果英国也有大顺这边百分之五十的地租也可算作仁政的政策,想来圈地的动力未必就那么大。
但是大顺这边,年利率百分之三十六是法律规定的上限。前朝大明律规定利息不能超过本金,大顺继承,但基层控制力渣的一逼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