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法医学鼻祖(2/4)
白的死了,他们既悲伤,又感到气愤。
但是女儿工作的东家,乃是这一带最大的地主。
他们家种的地,都是这位大地主家的。
得罪这位大地主的后果,他们连想都不敢想。
父母含着泪,准备把女儿的尸体草草埋葬了。
不料,使女的母亲给女儿梳洗妆扮,更换寿衣时,发现女儿身上有着许多掐出来的青紫瘀痕,身体的一些女性部位更有着咬痕。
这位母亲可是过来人,立刻明白女儿这是被哪个畜生给糟蹋了。
东家把她女儿糟蹋了不说,还把人都给杀死了,这位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不由悲声痛哭。
恰巧路过此地办案的宋慈听到了。
他觉得这位妇女的哭声太过凄惨,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猜测这里面必定有着冤情。
于是下马进入这户人家询问情由。
这一问,大地主的罪行也就败露了。
宋慈也知道,这位大地主权势极大,如果就这样带着尸体定那位大地主的罪,人家肯定不会认。
而且官官相护,就算宋慈想管这事,上头恐怕也不会答应。
怎么办呢?
宋慈想了一个办法。
先是问这户人家,想不想为女儿讨回一个公道?
使女的父母自然是千肯万肯。
宋慈对于官府的办案程序了如指掌。
他让死者的父母抬着尸体去官府报案,击鼓鸣冤。
然后他就有了出手办这个案子的机会。
果然,使女的父母把心一横,当即抬着女儿的尸体去官府击鼓鸣冤。
只要有人击鼓喊冤,县令就必须处理。
县令早就收了大地主的好处,得知那个死掉的使女的父母抬着尸体在外面喊冤,他假意先让衙役把人先唤进公堂。
然后装模作样的询问了几句,待得使女的父母回答过后,县令猛地一拍惊堂木。
差点没把使女的父母吓瘫在地。
县令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怒斥使女的父母想要讹诈东家的钱财。
然后判令各打二十大板。
如果敢再闹,那就重罚收监。
要知道,古代的县城,官方是不设监狱的。但是县城那么大,犯案的人肯定有,抓回来就算杀掉,你也得先关起来吧?
这说明有着监狱需求呀。
通常,县城的监狱,不管是牢头、狱卒的工钱,还是监狱的修缮费用,都得由县令自掏腰包。
十个县令九个贪,他自己都嫌赚得不够呢,哪还肯拿钱养着监狱?
县令这时候就会默许牢头、狱卒,允许他们用各种手段向关押的犯人索贿。
当然,这种事情是触犯王法的。
县令肯定不会亲自干。
而是通过默许的方式,让手下的牢头、狱卒去干。然后,牢头、狱卒索要到了财物,不但工资的问题解决了,还会拿出一部分孝敬给县令。
所以,古代的人最害怕进监狱。
不死也得脱层皮。
牢头、狱卒不收拾你,怎么让你乖乖掏银子?
要是女的被关进监狱,那就更惨。
很多都是不堪污辱,直接上吊自尽或者投河。
使女的父母听说再闹就要被关起来,当场吓得上下牙直打战,磕头如捣蒜。
为女儿的死讨一个说法,肯定比不过他们自己的命更重要。
正当他们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宋慈出手了。
宋慈对县令大佬爷说,既然死者的父母喊冤,堂外围观者众多,为了公正,不如让他当众验尸。
外面的围观者,轰然叫好。
这也不排除宋慈早早安排好了托儿在外面叫好的可能。
县令此时已经是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