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 难以落实的制度(2/3)
的成本就微不足道了。
许秋制备了大约50毫升的冰水混合物,再加入20毫升的浓盐酸,之后将反应物溶液缓缓的倒入其中,随后升高温度至70摄氏度,持续一小时。
许秋判断这个反应是已经结束了,冰水和浓盐酸的作用大概率是分别用来处理乙酸酐和三乙胺的,顺便让产物析出。
之后,经过过滤、烘干,得到两种的固体产物IN2F和IN2Cl,产率分别为69和74,产量在6克左右。
邬胜男那边也成功合成出了INDM,因为她没有中途把反应一分为二,所以拿到的产物比较多,达到了10克以上。
在中途70摄氏度处理的过程中,许秋和邬胜男也同时处理了D单元第一步合成反应的产物。
先用二氯甲烷萃取产物,然后加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最后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停在了过柱子的前一步。
这个合成反应是Stille反应,本身并不难,不过反应的后处理,需要过柱子,比较麻烦。
而且,反应用到了单三甲基锡取代的TT单元,锡试剂还是比较贵的,虽然TT这个结构比较简单,但一克也要好几百,因此许秋他们反应的投料量没有太多,只投了1克左右,现在未过柱子的粗产物的产率大约有85,还算不错。
一般只要能拿到200毫克左右的产物,就足够发表一篇文章的用量了,如果省着用一些,100毫克甚至都够用。
这主要还是拜许秋开发出的“喷涂法”所赐,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涂膜所需的溶液量,配制1毫升溶液,消耗10毫克左右的材料,理论上就能涂出50片器件。
上午的实验顺利结束,没有出现什么意外。
三人把处理好的产物,或是放入真空烘箱烘干,或是装入专用的试剂罐中,在氮气氛围下避光保存。
下午,韩嘉莹已经顺利的拿到了H21和H22产物,许秋将它们复制到模拟实验室中,安排器件性能摸索。
学妹没有实验做,于是就被安排出去跑腿打液氮了。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陈婉清因为经常用到液氮,觉得八磅瓶不方便而且不安全,于是就领用了一个十升装的液氮容器。
液氮容器像是一个小型的煤气罐,内部中空,带有保温隔热层,上方有一个盖子,还有两个类似勺子的东西,可以将容器中的液氮给舀出来。
有了液氮容器,就可以用推车推着取液氮了,除非翻车,一般不存在液氮倾倒出来的风险,而且内部的液氮也能保存更为持久一些,存放一两周肯定不至于全部漏完。
许秋继续ICIN2Cl/F的最后一步合成反应,也就是IN2Cl/F在乙酸钠、乙醇的条件下和丙二腈反应。
这个反应的过程不难,就是丙二腈的毒性比较厉害。
许秋查询过,丙二腈,高毒,毒性似氰化物。氰化物的特异作用为抑制细胞呼吸,造成组织缺氧。大鼠皮下注射近致死量的本品,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和抽搐,尿中硫氰酸盐排出量增加。
“这是引入氰基的关键反应,绕是绕不过去的,学姐之前有做过类似的反应,现在还是活着的,所以不用担心。”
自我安慰一番后,许秋给自己和邬胜男安排上了防毒面具、聚乙烯防毒服、三层手套,还把氰化物急性解毒喷剂放在实验台旁边以备不测,这才从上锁的试剂柜中取出丙二腈的试剂瓶。
理论上,这种高危的实验药品必须“双人双锁”,也就是安排两个指定的安全员,上两把锁,只有两名安全员同时在场才能够使用,但现在学校查的不严,或者说根本没人查,因此实验室里并没有实行这样的制度……
很多规章制度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落实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