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女博士的窘境(求订阅)(3/3)
莹上周完成了H5、J4材料的合成,周末做了一批器件,采用了IT4F、IDIC4F等受体材料与之匹配。
结果表明,H5材料的器件性能相较H22,大约下降了1的效率,而J4和J2性能的变化不大,许秋在模拟实验室中,通过多次重复实验,也印证了学妹在现实中的实验结果。
其中,H5的工作,大概率发不了什么太好的文章,上限差不多是弱一区,或者AM子刊AFM、Adv. Sci.。
J4的话,有希望发一篇AM级别的文章,虽然器件性能没有明显提高,但采用氯原子取代氟原子这个思路,解决了材料合成难度这一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邬胜男IDICM的文章已经写好投出,目标期刊为EES。
另外,她拿到了两种新的材料,IHIC和4TIC,都是相对于ITIC进行D单元共轭结构的改性,目标得到窄禁带宽度近红外光吸收的受体。
最终的结果也不出所料,两种材料的光吸收边缘都在9001000纳米附近,器件性能中规中矩,两种受体和PCE10、PCE11给体材料结合,最高效率可以做到10以上。
博后学姐打算接下来朝着半透明器件的方向发展,许秋已经帮她提前铺好了路,摸索实验条件的难度下降了许多。
莫文琳继续撰写她的第三篇三元文章,目标期刊AEM,现在进度五成半左右,上周许秋没怎么打扰她,她写文章的速度也提了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