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 Y系列材料再次启航,二度冲击CNS!(求订阅)(4/5)
很容易理解,他们在平常根本接触不到这种级别的女性,就算去那种不正规的大保健店里面,看到的也都是些歪瓜裂枣。
毕竟“小姐”这个职业,她们在哪里都是工作,有条件的肯定会选择到一二线找机会,期望的收入更高嘛,那么剩下给五线城市的,必然就是些歪瓜裂枣。
而网络上不同,几乎全部都是“仙女”,
当县城的中年男子邂逅了这些“仙女”,就会有一定的概率,把持不住自己XX以及钱包。
再加上,县城的生活成本很低,很多中年男性,尤其是那种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的,他们属于有钱也花不出去,手上一直都有些闲钱,工作稳定,对金钱也没什么追求。
而“仙女”的一声“大哥”却能让他们获得极大的满足,因此直接几千、几万的往外丢,只为一声“大哥”也不奇怪。
许秋和朋友们连着交流了几天感情,开始着手开展实验方面的事情。
毕竟,这个寒假,有一个月的时间,也不能完全浪费了。
而且,在系统的帮助下,这一个月的时间,完全可以顶得上现实中的一年。
现在叠层器件已经取得了突破,算是给ITIC系列受体进行了完美的收尾,许秋打算接下来继续开发Y系列受体。
之前,Y1Y4的材料,分子结构都是比较类似的,中央DAD单元都是一模一样的,基于NT单元为A单元,两边有两个TT单元作为D单元。
它们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端基,Y1用的是ICIN,Y2Y4用的是ICIN的衍生物。
其中,性能最佳的Y3材料,端基采用的是ICIN2Cl。
虽然之前因为许秋专注于叠层器件,分配给Y系列受体的算力比较少,但因为摸索时间足够长,所以现在也找到了一条合适的路径,得到了一种高性能的Y系列受体分子,许秋将其命名为Y12。
其实,从分子结构上来看,Y12和Y3相比改变也不大,就是把中央DAD单元中带有侧链的NT单元换为了不带侧链的BT单元,同时在原先不带侧链的TT单元上引入侧链,补足溶解性,端基采用的是ICIN2F。
至于这种材料为什么被命名为Y12,主要是因为邬胜男已经把她合成的几种材料命名为了Y5、Y6、Y7。
许秋也不打算和她抢,就直接从Y11、Y12开始命名。
刚好也可以进行区分:Y1Y7的中央DAD单元都是基于NT的,Y11、Y12则都是基于BT的。
Y11、Y12的唯一区别,就是前者采用的端基是ICIN,后者是ICIN2F。
最终,基于J4:Y12的器件,效率最高做到了16.11,相比于之前J4:Y3体系的14.8,算是非常大的突破。
虽然叠层器件的效率目前已经做到最高17.3,但如果单结也能达到17,甚至18的话,同样也是CNS级别的工作。
像CNS这种档次的期刊,在没有够到这个门槛的时候,研究者想要发表一篇非常的困难。
不过,一旦跨过了这道门槛,再想发表CNS的难度,其实就没那么大了。
尤其是在许秋已经走到有机光伏领域的最前沿,还能开挂的情况下。
差不多什么样的成果,可以达到这个CNS级别,许秋自己心里基本上都是有数的,他只要不断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就行了。
得到了Y12这种材料,许秋同步开展各项表征,分析它为什么比之前的Y3材料要好。
对于材料学科来说,想要在开始实验之前,通过分子结构去预测一种材料的好坏,还是非常困难的。
比如许秋拿到手的这个Y12材料,在它成功的背后,其实有数十个失败的材料。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