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475 比自己弱的人都在努力,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求订阅)(5/5)

目录

师发过来的文献。

最近,有机光伏领域的动静还是蛮大的,ITIC系列材料的AM级别文章如同井喷一般,除了自己课题组发表的几篇外,其他课题组也接连发表了五六篇,加起来一共有十多篇。

不过,目前许秋和魏兴思课题组的地位还没有被动摇。

当下,二元单结有机光伏器件的世界纪录,还是之前许秋那篇《自然·能源》报道的IDIC4F体系。

也不是说其他课题组进度太慢,实在是许秋太快了。

如果不是许秋出面,非富勒烯有机光伏领域每年效率提升的幅度,可能也就是1、2的样子,比如,今年10,明年12,明年13,后年14……

结果,许秋一出手,只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把效率从最开始的10左右提高到了17,足足提升了7。

从工作量上来看,这个提升差不多是正常四五年的工作量。

主要还是因为系统的存在,大大加速了这个过程。

同时,许秋在《焦耳》综述中给出了数条可行的路径,也将让整个领域的研究进程实现了加速。

一一浏览魏老师发过来的文献,许秋发现其他课题组发表的文章中,部分还是很有价值的。

比如,清北大学的臧超军和中科院化学所的卢长军,他们沉寂了许久,终于发出了声音,两个课题组合作,接连发表了一篇AM和一篇JACS。

他们报道了两类聚合物给体材料,其中的佼佼者分别为L2和L6,它们与ITIC、IEICO等基准受体材料相结合,均表现出12以上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可达12.67。

这两种给体材料的结构都是比较新的,D单元统一是BDT,而A单元均为许秋之前都没有见过的结构,DTTP和DTBT。

而且,前者DTTP还是一个非对称的结构。

不得不说,中科院化学所的合成底蕴还是非常强的。

它们的思路是把DA共聚物给体材料中的侧链,全部转移到D单元上,而A单元上不保留侧链,从而增加这种给体材料与ITIC等非富勒烯材料的相容性。

事实证明,这种策略确实是有效的,性能不弱于魏兴思课题组中开发的J系列和H系列材料。

而且,对方用的受体材料还是ITIC、IEICO标样,就已经能够把效率做到12.67。

如果采用性能更好的ITIC、IEICO衍生物,比如IDIC4F、IEICO4F等等,器件效率甚至有可能超过当下的13.5,打破许秋保有的有机光伏二元单结世界记录。

甚至,他们可能都已经有了相应的器件数据,正在整理文章也说不准。

不过,许秋并不在意,因为现在这个二元单结的世界纪录只有13.5,确实有些低了。

他现在手里就至少有10个体系的效率比13.5高,甚至最高的体系都做到了16.4。

许秋的目标很是明确,那就是继续冲击一篇CNS,世界纪录什么的,就算暂时被其他人打破了,他也有自信能够重新再拿回来。

另外,L2和L6这两个给体材料,许秋也是比较感兴趣的。

许秋将它们复制到了自己的模拟实验室中,并以此为标样进行合成和优化。

毕竟,他现在除了对Y系列材料的优化,也要找寻与之相适配的给体材料。

每多一种选择,就多一分突破的概率。

<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星河巫师 盛世大唐美名扬 藤仙记 当奥特曼不会光线 听说这个故事有点虐 此世欢 家有田妻过美日子 活着就有钱拿 王者之开局加入长城守卫军 斗罗之钢铁审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