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第四题:小溪淙淙(1/4)
潮,潮汐,潮水。
可既然在杭州,那它就不可能是说第二件事物,只能是——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后世定省名便是这么来的。
浙江在富阳那段称为“富春江”,下游杭州段便称为“钱塘江”。
钱塘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大潮来时,声如雷鸣,潮头推拥,万头攒动,振翅飞来。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这奇景一直到后世都还是当地旅游的名片,稍有不同的是,古时观潮主要在杭州,才有白居易“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句。
但明清时期,随着钱塘江的改道,金庸先生的老家海宁成了最佳观潮地,使得世人误以为大潮是海宁的特产了。
题目刚一公布,来自闽北建州(建瓯)的齐才子就发出抗议
他既没有看过钱塘大潮,又没有去海边看过海潮,这题分明是袒护杭州附近的人!
而自己若是写“春潮带雨”之类,气势上无疑也弱了众人!
不公平!
反对!
刘保哭笑不得,劝道
其实,你就写“春潮带雨”也挺好的……
齐才子“……”
齐才子发表了抗议,柳绘也有点担心起来。
陈成久居内陆,这才到江南不久,也没有观潮过啊!
陈成却宽慰她无妨——
潮?我不但看过,而且还是在中秋之后潮水最大的那天在海宁看的呢!
海宁“天天可观潮、月月有大潮”,但每年秋季的“大潮日”,潮水还是比往常要大些,观赏等级也最高!
按苏轼的说法,“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只看一次,也足以铭记终生了!
……
对于旁边“自由自在”的周宾来说,钱塘大潮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事,故而他很快便写好一篇七律
一线依稀起海天,平江陡变练横前。
卷席长阵千郭竞,动地排墙万马先。
击岸回头山倒海,冲天直上水逐鸢。
惊涛怒浪徐行去,极目苍穹思伍员。
写得极快,让探头探脑瞟他诗句的柳绘很是怀疑他早有宿稿,就是这“思伍员”是什么,没看懂,问陈成。
“什么三元五元,我只知道我老婆十元,石原里美。”陈成正琢磨用哪首诗出阵呢,随口接话,忽然反应过来自己无意间“吐露心声”,幸好小醋坛子不知道“老婆”是什么,要不然又要迁怒岛国女人了。
“伍子胥嘛!”陈成回过神来答道。
“噢!”柳绘恍然大悟,到没有太纠结“石原里美”的事。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当初助吴国伐楚,立下大功。但是后来的吴王夫差不靠谱,,伍子胥屡次提醒“勾践这小子脑后有反骨”,夫差不但听不进去,反而派人送给伍子胥宝剑,让他自杀。
伍子胥临死前对自己的儿子说“我死后要看着吴国败亡。”夫差听说后很生气,砍断子胥之头,挂在城楼之上;又将其尸体装入皮口袋投入钱塘江中,说“老子不让你有看见的机会!”
可尸体投入江中后,却随着波滔扬起越来越大的浪头,拍打着岸边,十分吓人——这就古人以为的钱塘大潮的起因。
陈成当然知道此乃子虚乌有之事,钱塘潮与太阳、月球引力乃至杭州湾的形状有关,但是不妨碍老百姓希望伍子胥“美梦成真”么。
不多时,陈成决定了用什么诗出战,这次先看绍生两个人作的什么。
“我么,作的是和我表哥一起去观潮的诗,”香炉大言不惭道,好像他真的是力压七地的大才子似的。
“诗曰
与表兄登障楼望潮作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