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我考段位是为娶天仙姐姐!(2/4)
陈成的宽慰让莫炎更加伤心,但起码他还肯定了自己诗歌的质量。
哀怨地看了陈成一眼,叹息道“蓝瘦,香菇。”(难受想哭)
“……”口音问题基本没救的样子,陈成拍拍他的肩膀“你还是多练习写诗吧!”
……
对陈成来说,百越方言听着别扭,但有些粤语底子,再加上努力听,还是能搞懂的。
前世的时候,完全搞不懂的,一是温州话,而是闽南语。
貌似宋太宗赵匡义也曾受此苦恼——
他有一次看中了一个福建官员刘昌言,想要提拔他,但是却有大臣阻止了。
倒不是刘同志诗文不行,能力不够——
同事们反映说,刘昌言是闽人,口音很重,直接向天子汇报的话,怕天子听不懂。赵匡义大笑,说“我自会得!”
开玩笑!老子会听不懂人话?于是,不顾大臣的反对,将刘昌言提拔成为了枢密院副使。
但是,赵二显然是低估了福建口音的厉害,没过多久就发现,刘昌吉的闽南口音实在太重了,超乎自己的理解能力,赵二十分无奈,只能说“昌言奏对皆操南音,朕理会一字不得!”
压根一个字都……没听懂。
操……
由此可见,在古代,推广普通话(洛阳正音)也是一件大有必要的事情。
张九龄也是岭南人,如果他也不改掉他那口“我母鸡呀”的腔调,天子能选他当宰相?
……
来到桂林,天朗气清,心情舒畅。
而且气候全年温差不大,哪怕此刻正是盛夏——
山多水多,怎么会热呢?
更兼之身边没带任何一个人,哪怕江森也没带。
没有人再用“陈苌”的身份来约束他,陈成仿佛寻回了真正的自己,真实的姓名,真实的本性,选择在八月进行一场无忧无虑的“自由行”。
不带江森来的原因,主要是这小子的奇异貌相,到了桂林这里,就更要让当地人稀奇了,还很容易暴露自己的身份。
陈成直白地跟江森说过咱俩,必须回到长安洛阳,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尤其是你——
出了两京,光一路上看你稀奇的人,烦也要烦死你了。
以前江森还挺认可,但是自从跟陈成去了一趟吴越,江森反而发现,自己的肤色和貌相,可能还是一种优势。
那些见过世面的人,都觉得自己是外国行商,万里迢迢来大唐,贩卖的肯定都是好东西。
要不然还不够交通成本啊!
就这样,他对于成为“出口转内销”的大贸易家,越发感兴趣。
只是夏天的话他肯定不会出门的,江夏,襄阳,都是大火炉——还是呆在四面环山的房陵最凉爽。
一个黑人,竟然怕热,陈成也是无力吐槽……
桂州诗榜办事处,恐怕是除了两京以外,最大的诗榜办事处,兵多将广,人手充足,要不然也不会用一套胡编的“段位体系”把岭南的骚年们撩骚得不要不要的。
但是桂州诗榜办事处的这十多位各司其职的办事员,倒没有人认识陈成的真实身份。
今天给陈成的“诗之力九段”评价,陈成也敢打包票绝对没有靠人情关系作弊。
去年跟王维老师一道来桂州的第一批办事员,不少是认识陈成的,有的甚至就是诗榜初创时他手下的得力干将。
最不济的,也在襄阳见过他一面。
可是要知道,在大唐,桂林这一代不但不是风景名胜,反而是人人谈之色变的“瘴疠之地”,有去无回的。中唐时柳宗元被贬桂林南边一点的柳州,自认不啻去了天边;韩愈被贬去潮州时,也对侄孙韩湘子说“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将这些个大好年华的有为青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