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与诗巨神比拼猜谜语!(2/4)
也有叫“魏爷”的。
直到今天,“魏爷”“魏婆”今天在豫西豫北豫南农村还比较流行,只是年青一代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以为是老人家没文化不识字,改回“外公”“外婆”——
殊不知“魏公”“魏婆”其实颇有历史古味。
其实对陈成来说,他的外婆也是一位古典优雅的女性。她口中总是说“魏公”家骆氏如何如何了得,以至于有时候陈成怀疑,自己和老娘该不会就是“咏鹅”骆宾王的直系后代吧?
只是这样的说法并没有从长辈那里得到确认,毕竟在武周时代,骆宾王是反贼,是钦犯,他的子女隐姓埋名也能理解。
总之,开元二十四年的上元节,是陈成第一次“冲出市坊,打入宫闱”的尝试,在官方举办的大诗会上,不断有人上演一举成名,飞黄腾达的表现。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
这个时候还没有猜灯谜,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那不猜谜的话,除了观灯,大家还在上元节玩什么呢?
分曹射覆!
对李商隐的诗读得熟的话,自然对《无题》熟稔无比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对于颈联的“隔座送钩”,似乎想想还能理解;
可是下一句的“分曹射覆”到底是什么鬼?
让人不明觉厉的样子!
看到“射”,难免望文生义,难道是投壶?
其实呢,“分曹”就是两两分对、分组的意思;“射”非射箭之射,而是“猜度”;“覆”则是覆盖。
说白了,就是聚会宴饮时大家分成两组,一方将某物藏于杯瓶碗碟等具之下、另一方猜其为何物的游戏。
宴饮时分曹相戏以助兴,是中国人古今一以贯之的饮食文化传统。
古人设宴欢会,鼓乐歌舞、赋诗弹琴、杂技百戏,助酒兴的办法是很多的,而其中最宜于调动席间气氛、拉近感情的,大概就是分曹以为戏乐了。
起初,这种分曹相戏更强调的是仪式感,着重“待人以礼”,娱乐尚在其次,是一种规定严格、极为讲究的社交活动,一般行于王公贵族之间,寻常百姓是不玩的。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分曹游戏,大概是先秦就有的射箭了——所以此射虽非彼射,却也称得上有些渊源。
而前面的“藏钩”也属于“分曹射覆”的一种,将一小钩暗里在诸人间藏来藏去,由此转彼,叫人来猜钩在谁手。猜的中,则藏钩之人罚酒;猜不中则反之,猜者罚酒。(陈成这难道不是‘击鼓传花’?)
只不过单单猜东西的话,未免太过低级,没有技术含量。到大唐的此时,早已不限于猜物,而进化出文字游戏、即兴作诗等更为丰富多变的玩法。(现在的人喝酒聚会时仍然乐此不疲,“划拳”“棒子老虎鸡”啥的,却不知道这也是低阶的“分曹射覆”一种形式。)
而陈成要想在上元节诗会一举成名,就要通过“分曹射覆”的考验。
因为参与的人那么多,不可能人人都能把自己的诗传到上面的大人物面前,必须要经过前面的筛选。
那年上元节的“分曹射覆”可以看做是选秀的“海选”阶段。
陈成和一大帮人围坐在方桌前——都是有志于此的,以20人为一组。
这二十个人用相连字句隐寓事物,令人猜度,然后作诗,若射者猜不出或猜错,或者诗作得不行时,就要被淘汰出局。
最终这二十个人只能决出一个人——通过预选,然后就可以去参加五凤楼前的诗会了。
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这二十个人“划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