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1/2)
刘纪去拜访李澈的同时,国相官寺内,刘备也在向荀攸打听事情。
“公达,此前拜托你的事情,探查的如何了?”
荀攸抚须道“相君勿忧,何苗府邸虽然被袁公路祸害的不轻,但他并没有多做杀戮,而是将人尽数下狱。
在大将军苏醒后,那些牵连不深的人都被放了出来,牵子经正是其中之一。只是其师乐隐,毕竟是何苗长史,已经伏诛。
据京中回报,牵子经似是与同门一起求恳大将军,获得了特许,为乐隐扶棺归乡。”
听完荀攸的话,刘备也是舒了口气,他此前也一直挂念牵招的安危,只是鞭长莫及,只能靠荀氏那庞大的势力网来探查消息。
如今既知其无恙,也算是了却了心头一件要紧事。
他拱手道“多谢公达为备之私事辛劳。”
荀攸摆摆手,笑道“此乃小事,何足挂齿。既为长史,自当为国相分忧。更何况李明远似乎对这牵子经也挺在意,看来其并非普通人,攸也是很感兴趣啊。”
刘备笑道“子经少年便有勇烈之气,且弓马娴熟,在兵法韬略上也有超出常人的天分,确实是名将的苗子,明远的眼光倒还是一如既往的毒辣啊。”
“倒是这赵国,似乎是没什么能入他李明远眼中的人才,否则依他的性子,怕是早就拉着相君去拜访了。”
刘备摩挲着下巴,若有所思的道“虽然赵国没有,但平日里闲谈,明远倒是提到了周边几郡的人才。似乎魏郡阴安审氏有位审正南,钜鹿田氏有位田元皓,沮氏有位沮公与,都是命世之才,可惜毕竟不在赵国,难以招揽啊。”
荀攸目瞪口呆,惊道“李明远又是哪来的消息?这三人攸倒是有所耳闻,皆是冀州有名望的名士。但冀州名士多了去了,他又如何肯定这三人不是沽名钓誉之辈?”
“在识人方面,明远似乎闻其名便知其人,其才能仿若天授,确实是很没有道理。”刘备倒是很能理解荀攸的震惊,他赞同的点头附和道。
“相君未曾有过疑虑?”
刘备正色道“备一无所有之时,明远便随备流离,彼时备身无长物,无可图之处,明远岂会有他心?
虽未结拜,但明远于备而言,与云长、益德仿佛,愿君勿再言。”
荀攸故作不悦的道“看来攸在相君这的地位还不够高啊。”
“公达世之奇才,却愿随备一介小小国相,备由衷感激。实言以告,云长、益德、明远、宪和、公达,皆是备亲信之人,宛若兄弟,由此,更不愿兄弟起疑,祸起萧墙。”
荀攸伸手虚挡,苦笑道“真是难得见到相君正色以对的模样,是攸失言,以水代酒,自罚一杯。”
荀攸举起水杯一饮而尽,随后感兴趣的道“既然那牵子经与相君有刎颈之交,又是李明远认定了的人才,相君何不遣人往观津一行?”
刘备摇头道“子经是备之挚友,又是将才,安能遣人拜访?待赵国之事稍缓,备自会亲自登门,以示心诚。”
“田元皓等人也是如此?”
“虽然很可能难以得到认可,但不试上一试终究不甘心。此前节令之时,备已遣人往三处奉礼。对了,明远提到的还有一位常山真定赵子龙,备也遣人奉礼了。”
荀攸挠挠头,问道“这就是李明远说的‘礼多人不怪’?”
“虽然以备之见,这个‘礼’更多的是礼节之意,但作为礼物来理解,也未尝不可。”
荀攸点头赞同道“先存下一份善意,终究比贸然登门要好上不少的。”
“可惜柏人县那位董公仁不肯回应备的善意。”刘备有些遗憾的摇摇头。他也为董昭送去了礼物,可是却被退了回来。
董昭还回信道“遗财谓之贿赂,非只下与上,昭唯清廉立身,不敢私相授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