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从奴儿干到开原,六千里朝贡之路!(2/4)
出喜色。既然对方有南下朝贡大明、进行贸易的打算,那就必然需要他这个世代承袭的“哈儿蛮卫都指挥使佥事”,来做带队领路的人。这样一来,他这一条命不仅保住了,而且还有希望,恢复自己的部落!
“血目的主神呀!南下朝贡大明,确实有利可图,能有很多的赏赐和回报!但具体的朝贡…祖萨满,虽然多一个朝贡的部落名头,就能多一份朝廷的赏赐。但‘满泾卫都指挥使’的身份,还是过于敏感了!这可是锁江的关键卫所,一度和喜申卫并列,是大江下游最重要、也是最大的两处卫所之一!时隔多年,‘满泾卫’重新恢复朝贡,一定会惊动辽东总兵,惊动负责朝贡的大监,甚至惊动辽东镇的巡抚,前来核实身份…”
“虽然朝廷对女真各部的朝贡,一贯非常宽大。各部确实经常有冒充卫所身份,去辽东贸易谋利的事情….但‘满泾卫’还是太特殊了!朝廷对这个卫所封赏极重,甚至多次册封过‘都指挥使同知’,而不是‘都指挥使佥事’。一旦冒贡引起辽东巡抚的注意,事情就可能会很麻烦,除非提前和内宦大监们疏通好…”
说着说着,哈儿蛮酋长阿力按住自己的心口,脸上的喜色渐渐变化,眉头也皱了起来。祖萨满不知道大明官府做事的惯例,有些事只要不引人注意,无论怎么弄都行。而一旦引起人注意,被人上了秤公开掂量,那可就会弄出大麻烦的!
“祖萨满,你可以派出部落的人手,直接以我们‘哈儿蛮卫’的身份,去南边大明朝贡贸易,只要让我带队就行!而如果您想要再顶替一个部落,多骗一份赏赐…嗯,不如换成我们哈儿蛮卫周围,更小一点的‘弗朵河所卫’。”
“这处卫所二十年前被野人攻破,早已经不存在了。而他们卫所的铜印,也在我哈儿蛮部手里。我曾经用这块铜印,多领过一份赏赐…虽然不多,但好在没有人来核查。负责朝贡的内宦们,可能看出来了,但并不在意这一点赏赐的零头…因为每发一份朝贡的赏赐,他们也能从中拿到好处。我们这些部落,要是识相的,还要给他们些回扣。他们也能给边关打声招呼,让我们多带走些最值钱的铁器…”
哈儿蛮酋长阿力努力描述着,向祖瓦罗这个“对大明一窍不通”的“野人萨满”,解释着大明的卫所朝贡体系,和辽东镇内部复杂的派系群体。
这其中,有扮演不同角色、博弈非常复杂的“内宦女蛇”、“文官祭司”,还有被双方一同打压监管的“总兵军团长”。而最危险和麻烦的,就是位高权重的“文官祭司”了。虽然,通常情况下,辽东的文官们,都会遵循大明国策,厚待朝贡的女真各部,安抚这些“东北蛮夷”,而不会严格查验…
像是冒名顶替、前来骗贡这件事,确实在北地的卫所屡见不鲜。而大明朝廷对于东北女真各部,尤其是外东北野人女真前来朝贡的态度,则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对东南海外藩属的朝贡宽松多了!
要知道,女真各部所在的东北,是帝国的右臂,距离顺天府的帝国心脏,实在是太近太近。而北边还有“生死大敌”蒙古的威胁,一旦女真各部被蒙古人拉拢,左右夹击,那就会成为帝国的噩梦!
这就使得,在以北地为统治重心,以顺天府为心脏的大明朝廷看来,东北女真各部的统战价值极高,完全不是什么“东番”、什么“倭夷”、什么“满剌加”能够相比的。
东番近在眼前,但朝廷视而不见。倭夷逐利求商,朝廷严加防备,甚至要整顿海禁。而满剌加被海夷弗朗机人攻灭,朝廷知道后,也只是收留了逃亡的满剌加王室,驱逐了冒充满剌加人朝贡贸易的弗朗机人,并没有任何出兵的意图。但建州女真一旦有所不稳,那是宁愿花出上百万两银子,也要出动大军收拾的…
从正统年间开始,对于女真各部的朝贡,大明朝廷就有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