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长安“义盗”(1/2)
最近,长安城中人们茶余饭后的就会代王与陈叔达父子的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不管是勋贵还是百姓都不外如是,谁家养儿不是防老呢!
对于代王的身后事,除了严格执行皇室礼法外,李承乾还特意关照礼部、宗正寺办的体面一点,他弟弟活着的时候享受习惯了,最后一次也不能委屈他。
太子的大度赢得满朝文武一片赞声,尤其是他们知道太子把次子李医过继给代王为嗣以后,太子用实际行动像世人证明了什么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赞美的本章像雪片一样飞入中书省,甚至孔颖达、姚思廉等人还作了几篇赋用来赞扬这种皇室和谐的景象。
当然,不高兴的人也有,比如说马上要出京的魏王和吴王就很不高兴,同样都是皇孙,太子的两个儿子都在襁褓之中就晋升了郡王,他们的儿子呢,毛都没捞到一个,这让二人很不高兴。
不过,即使是嫉妒,他们也没办法,按照国家典制太子之子晋郡王爵是固定的规矩,但一般都是在大几岁或者成年后册封,父皇这么做太偏心了,所以兄弟俩事带着浓浓的失望离开长安的。
没了他们兄弟俩在朝中上蹿下跳,李承乾心情平和了很多,更为吸引他注意力的是狄知逊在禀报张老头案时一同呈报奇怪的盗窃案。之所以让他这么感兴趣,是因为此案于寻常的案件不同,这个盗贼专门偷盗勋贵之家。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先后有五位国公,七位国候,六位县子府邸的被盗,而且异常狡猾,各府和京兆府拿他都没有办法。
程知节家的玉刀,尉迟恭家的玉如意,虞世南家的王羲之字帖,褚遂良家的琉璃五彩珠,都是价值连城的好东西,这个盗贼不仅每每对勋贵的心头好下手? 更是会在墙上留下“盗侠于此一游”的手记。
这种挑衅的方式不仅彻底惹怒了诸勋贵? 更是让长安市面上的地痞无赖、游侠流氓欲哭无泪,京兆府的武侯们天天扫他们的场子? 让他们的那点生计根本就没法维持下去? 能特么不叫苦连天嘛!
当然,这也不能怪那些武侯? 他们也是没办法的事,勋贵们要京兆府限期破案? 狄知逊叫他们限期捉拿贼人? 官大一级压死人,不拿他们开刀拿谁开刀呢!
不过,令人十分奇怪的是,这个盗贼好像凭空消失了一般? 既不见找不到这个人? 也不见其在黑市上出售赃物,好像其人一下子人间蒸发了一般,无影无踪,这让狄知逊有了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破不了案子就没办法与诸勋贵交待,尤其是程知节和尉迟恭那两个脾气火爆的老家伙? 狄知逊一个文弱的书生,哪里能招架的了这样的老流氓。正赶巧张老头案事发索性一同禀报上来? 请太子给想想办法。虽然觉得这样麻烦主君很丢人,但他确实是没有别的办法了? 再让那几个老家伙闹下去,京兆府的衙门就让他们烧了。
太子是其子狄仁杰的老师? 手下又有内卫这样精于巡察缉捕的部门? 这样的事不麻烦他? 找别人根本就办不了。
对于狄知逊的难处,李承乾表示理解,正所谓光腚撵狼,胆大不害臊,他太知道尉迟敬德和程知节那两个老流氓是什么样的角色了,他们是在宣政殿都敢与人肉搏的玩意,你指着他们要脸,那根本就不可能事。
有意思,专门偷到勋贵之家的“不义之财”,还留书讥讽,拔萝卜专门挑最大的拔,也算是个奇葩。一想到几个老家伙肉疼的模样,李承乾的心里就好像三伏天饮下一杯冰水一样畅快。
所谓的案件,不仅事京兆府有破不了的,天下各府都有这样的情况,总有抓不到人让其逍遥法外的,要是一犯事就能抓到,那可真是天下太平,谁都不作奸犯科了,所以这并不能怪狄知逊无能。
但不管事看在老实人狄知逊的面子,还是对这个“盗侠”的产生的好奇心,李承乾都没有理由拒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