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军建狂魔(1/3)
冯﹒西克特现任德国国防军总司令。
他对于德军的建设主要是基于他对传统普鲁士精神的弘扬,他善于领兵出了名的。在此前,他是战败后的德军总参谋长。
在一战中他曾率军于土耳其人在地中海抗击英国军队,后来土军败溃,英国军史是这样描述这场战斗的:“少数德军分遣队纪律严明,在周围满是七零八落的部队、难以辨认的脸孔和一大堆散兵游勇的灾难洪流中,约有两个团的德军保持了他们的凝聚力和战斗精神,像在阅兵场上那样机动自如,停止间射击,再向后方转移。”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军的总人数不能超过十万,他就要求士兵必须有25年以上从军经验,以精悍的老兵组建新型国防军。
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拥有军事院校,他就在团级单位建立军事教育体系,每一位列兵都受到成为军士的培训,每一位军士都受到成为军官的培训,每一位军官都受到成为将军的培训。
他制定了重新武装和重振士气的计划,使德军最大的优势----军官团得以保留,使新的战术战法得以酝酿而成。
他安排国防军每半年进行一次演习,使专业技能得到精进,职业素养得到提高。没有坦克、高炮,就用纸板、木料仿制,德军也许是唯一用玩具飞机模拟真飞机演练对空射击的军队!单兵在演习中要自称我是某某排,或者代表一个8人机枪组。
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冯?西克特的“十万陆军”!”
如果仅仅是这些,也不值得张汉卿为之动容。若说在军事上的造诣,光贴在自己身上的“思虑深远、料事(史)如神”的标签足以秒杀对方。
他只是想解决目前中国军事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只要有时间是完被中国人自己解决的,但是他还想弯道超车。
在国防大楼,他会见了这个标准的有普鲁士特色的军官:整洁严谨的外貌、拘谨的军人外表。这种风格似乎和政治领域的生态相悖,大概是许多职业军人的共性。沉默寡言的天性和谦虚的处世方法使他视为德军总参谋部“少说多做”的样板。
在这一刹那间,张汉卿决定不用和他兜圈子,也许开诚布公才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对这样的军人而言。
“西克特将军,我们都是军人,不需要用任何模糊的、或者隐晦的政治术语来表达在军事上极其精炼的语言,让我开诚布公地说吧:中国需要和德国在军事上缔结一个秘密的、但对双方而言都极具利益的条约。”
也许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开诚布公”的政治家,西克特显明地感觉到一丝讶然,在他戴着的丝边眼镜背后。
“哦,很赞同少帅这么说。”
“我知道将军非常重视军事上对速度和机动性的提升,很荣幸,这也是我的见识。”张汉卿不留痕迹地捧了他一下。西克特曾说过:“未来战争取胜之道在于调动人数少但素质甚高的机动部队,其配以飞机,则作战效能更高。”这其实是闪电战的雏形。
见了对方点头认可,张汉卿说出了他想要的目的:“所以我的军队不但组建了成建制的坦克部队、汽车运输部队,还有飞机。但是目前有一个短板,就是同贵军一样,我们目前在海上的力量极其薄弱,再强大的陆军力量也需要有海军武装作支撑,否则它的脚步注定无法走远。
中国需要打败日本,不单单在陆上,还有在海上,否则没有一支强大的海空军,广袤的海岸线将永无宁日;德国要冲出凡尔赛的枷锁,也需要有一支至少可以自保的海空军力量。很不幸,这一点我们一起被束缚了。
但是我们还有办法,那就是合作。我知道德国虽然没有保留一支有力的舰队,却完好地保存了建设这种舰队的人才、技术和设备。您知道的,再好的人才和技术,如果没有一个发挥的舞台,人才会流失,技术和设备会落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