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861章 钢铁怪物(下)(1/2)

目录

日本尚武。在坦克研制迟迟没有进展之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引进仿制,而是更加卖力地向中下层军官兜售武士道精神,以此来麻痹士兵敢于用血肉之躯抵抗现代化的武器。

所以战场上出现士兵刀砍坦克的场景便不足为奇了。

与张汉卿“小量快跑”的方案不同,日本人尽善尽美的毛病初露峥嵘按照其“自力更生”国策制定的坦克计划,日本技术本部开始制定“重型”坦克设计方案。1925年3月,日本第一份“坦克设计方案”正式出炉。

它的要求算起来不低

第一,主力坦克应能适应阵地战和机动战;

第二,火炮和机枪应具备全向射击能力,因此坦克布局应该是主炮塔内装1门57毫米炮,车体前后的旋转炮塔内各装1挺机枪,这样使坦克对每侧都能用1门炮和2挺机枪同时进行攻击。选用炮弹爆炸威力较大的57毫米炮,在支援步兵作战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加厚装甲,主要部分要能抵御各国主力装备37毫米反坦克炮;

第四,公路最大行驶速度为24千米小时,越野时速也不能太低。因为当时制式装甲汽车的行驶速度也就这个水平,这样它就能伴随装甲车作战,为其较强的支持火力;

第五,只由1名驾驶员操纵坦克;

第六,虽然主要部分要求能抵御37毫米炮弹,但其它部位只要能防子弹和炮弹碎片就可以了;

第七,车体内的燃料要能保证坦克行驶10个小时;

第八,在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全车重量不能超过16吨。

1925年6月,计划书全部完成后,仅用了11个月,日本大阪就接到了试制合同,拿到了设计图纸。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是因为日本大量抄袭了法国“色拉”2c型坦克的结构与布局。到1927年初样车全部完成,历时两年。

以20年代日本的工业水平,能在1年9个月里生产出一辆全新的坦克,是相当不易的。这辆坦克被日本称为“试制一号”,它能在1年9个月内完成,除了主厂商日本大阪工厂有生产4吨卡车的经验外,日本川崎汽车分部、神户匆匆厂等阪神地区的厂商也了大力支持。

可以说,这辆坦克是集合了全日本工业共同打造的。集全国之力打造,而单独一个公司无力承担,可见当时日本重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强国。

“试制一号”坦克战斗全重18吨,与设计方案相比,重了很多。主要是为了强化作战能力,采用了三炮塔结构,同时加强了各部结构以提高安全性,造成整车重量大增。

该坦克全长603米,宽24米,高243米,加上车长指挥塔达278米,车底高为04米。乘员5人,过壕宽3米。它采用v型8气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140马力。

由于仅有1年多的时间,所以日本没有研制新型发动机,直接采用大阪工厂生产的一种大马力汽油机。

“试制一号”坦克有前进6档,倒车2档。由于整车重量增加,最高时速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仅为20千米小时。

它的主炮塔内装有1门57毫米短管加农炮,炮身长139米,射程5700米,弹重258千克,炮弹110发,车体前后的炮塔内各有1挺77毫米机枪,机枪子弹5 000发,火力死角范围10~20米。

该坦克有一定的防护能力,主要部位装甲厚度达17毫米,侧面8毫米,底部6毫米。车体内用纵横钢梁加固,提高了车体的防护能力,但使整车重量大幅增加。但由于其履带由特种铸钢制造,转弯半径11米,使用差动变速时可进行原地调头。

1927年2月,备受日本陆军关注的“试制一号”坦克完成了,6月送到日本富士裾野演习场,准备进行野外试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和你的重逢 我家系统自爆之后 仙商赵子轩 开棺惊魂 我真不是武二代 心火枯尘 暗行城下 大佬总是被迫逆袭 妖临川 寻诡者